上世纪60年代,瑞典是世界第三名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瑞典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福利国家,成了经济经营失败的典范。但是,值得赞许的是,瑞典凭借其娴熟的技术和政治勇气,改弦易辙,树立了明智
上世纪60年代,瑞典是世界第三名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瑞典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福利国家,成了经济经营失败的典范。但是,值得赞许的是,瑞典凭借其娴熟的技术和政治勇气,改弦易辙,树立了明智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模范。
从2005年开始,瑞典的经济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欧和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瑞典是欧洲通货膨胀率最低的国家;每年都有预算盈余;公司税率显著低于美国;在其经济支出份额中,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花费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瑞典的公司在全球经济中非常具有竞争力,且有相当可观的贸易顺差。
经济危机后,瑞典大力削减了政府的公共开支,包括失业津贴和疾病补偿等社会福利措施,从而减少了一半的政府债务。同时,降低边际税率,简化其税法。甚至税务机关自动准备好人们的税务之后,几乎三分之二的瑞典人通过电话确认同意他们所应缴纳的税额。银行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并且未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同时,瑞典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历任政府都放松市场管制,根据市场状况尽可能地私有化。所有的儿童都享有政府发放的代金券,这样他们的父母便可在公费基础上为他们选择私立学校或者公立学校。瑞典的社会保障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保险系统,而不是美国有着巨额负债的现收现付制。
瑞典仍然是一个社会福利国家,政府开支仍然占据其经济的一半。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瑞典有免费的教育和医疗。瑞典并没有废除社会制度,除了大量削减成本之外,瑞典采取了宏观经济和体制改革,并私有化教育和医疗服务业,使经济得以持续高效的发展。瑞典的指导原则是一个成功的社会福利国家必须在财政上保守,在管理上高效。摘自经济观察网,作者曹灿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 奥巴马支持率创新低 七成民众不满美国经济
- 美国:政府支出信息披露完整性有待提高
- 准确把握盘中局势 下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棋
- 普京批准俄政府应对西方制裁的措施
- 采购数据“说”出了什么——专家解析2013年全国政府采
- 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 棚改政策不断出台:还上经济欠账 补上民生短板
- 财政部规范国家艺术基金财务管理
- 美国经济走强致“垃圾级”美企债券遭抛售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