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小财政”撑起“大民生”——记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山东省平原县财政局

前不久,山东省平原县财政局被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授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这是继2010年荣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后,该局获得的又一殊荣。那么,为什么人民满意?满

前不久,山东省平原县财政局被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授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这是继2010年荣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后,该局获得的又一殊荣。

那么,为什么人民满意?满意在哪里?在平原县委书记马善军看来,平原财政人“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非常用心地管好用好每一分钱,把钱用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群众自然满意”。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地处鲁西北地区的平原县,走基层,到农村,进农户,入校园,谈到县财政局,看到的是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赞美的话语……

问需于民 雪中送炭

百姓拍手叫好

今年71岁的王春荣老人是平原县龙门街道的低保户,长年患病在身,与下岗在家的女儿生活在一起,靠每月200元的低保金维持生活。母女俩长期租房居住,一年搬过3次家,什么时候能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成为渴望和美梦。2009年,随着平原县首批廉租房的建成,王春荣老人如愿以偿,搬进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崭新楼房,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像王春荣老人一样,对于很多城市贫困家庭来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楼房是一生的梦想。为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尽快实现这一梦想,平原县将财政杠杆向保障房建设倾斜,自2008年至今,全县共建成各类保障房2460套,县政府为此投入7300万元,仅城市建设用地就拿出了260多亩,县里相当于“牺牲”了近4亿元的土地收益。

平原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农村人口占80%,2013年全县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仅为1350元,是全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财力实现群众普遍满意的民生投入?平原的做法是:到群众中问所需,让财政资金雪中送炭,把钱花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这政策、那政策,解决好老百姓的需求才是好的政策。”平原县财政局局长宋振兴说,财政投向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梦想,比如住房梦、求学梦等等。在财政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我们的民生投入一定要投向老百姓最急需的地方。

围绕如何让“穷财政”发挥“富效应”,平原财政人进社区、到农村,深入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实地调研了解群众期盼,明确目标、寻找答案。

2011年,平原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是普通百姓的老大难。财政局迅速向县决策层提出建议,加快医疗改革。平原县由此成为德州市惟一一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在县内公立医院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大病总额控制、药品零加成等惠民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现状,减少群众的医疗费用。为推进此项改革,县财政当年投入资金1600万元,以补贴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深受老百姓的称赞。

在平原县座谈采访,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故事——

平原三中副校长周德新告诉记者,去年暑假前,宋振兴局长随同县领导到平原三中观摩时,意外发现学生宿舍门窗简易,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在征得有关领导的同意后,主动联合相关部门,拨出专款,利用暑假时间,安装了260套防盗门,同时对墙体进行了粉刷。

前曹镇党委书记邹曰亮介绍说,在该镇实施“乡村连片治理”项目中,财政局领导经常深入工地,现场指导。马庄村原计划只修建一条水泥道,老百姓颇有意见。宋振兴局长得知后,决定满足群众需求,由1条改成了3条,还为群众建设了文化广场,老百姓拍手叫好。

一桩桩、一例例,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情……

堂屋里问困难,禾场前访民情,这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名不虚传。

倾斜基层 普惠百姓

群众打心眼里满意

平原县恩城镇有个存在了160多年的特殊行当——卖水。因四里八乡水质不好,一些村民从外地拉来甜水卖给居民。

小北关村村民曹守利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和妻子从1999年起便开始从事卖水生意,每年能收入一两万元。前不久,记者见到曹守利时,他告诉记者说他们已经“光荣下岗”了,如今在县城开了一个小餐馆。曹守利夫妻卖水“下岗”,源于平原县实施的饮水安全工程。

受特定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平原县水资源在质和量上都存在很多不足,农民因长期饮用浅层水而患有多种地方病,水质不合格已成为影响他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平原县财政投资2.7亿元,整建制完成了全县饮水安全工程,35万农村群众不再受苦咸水、污染水之苦,喝上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

“告别苦咸水,用上自来水,喝在嘴里,甜在心里,家里的储水缸终于‘退休’了。”在恩城镇刘庄村,咧嘴而笑的村民刘东仁露出了过去几十年饮用高氟水而留下的黑乎乎的“氟斑牙”。“现在不用担心了,村里新修了一个饮水工程,家家户户都喝上了‘放心水’。”他说。

平原县农民饮水的变化,是财力倾斜基层、普惠百姓的真实写照。

财力补在薄弱环节,精力投在群众身上。宋振兴局长表示,财政再紧,绝不压缩民生开支,千方百计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把更多的财力花到群众身上。2013年,全县民生支出达到11.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3%,是2009年的2.2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挖沟、顺渠、通自来水、铺设全新取暖管道、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建设乡镇中心小学教学楼,这些都是需要破土向地下“埋钱”的“筑底”工程。连续两年,平原县把重点财力补在农村饮水、行路、教育等薄弱环节上,把专项财力调集在大医改、保障性住房、集中供暖改造等敏感问题上,这些工作虽然花钱多、麻烦大,但提升了全县百姓的幸福指数。

记者发现,在平原县城,最中心的位置,最繁华的地段,除了有高耸现代的廉租房,有风景如画的便民广场,还有更醒目、更漂亮的一座座崭新的学校。全县的5所中学,都分布在县城交通便利的道路两侧。近年来,县财政仅投入学校建设的资金就高达10多亿元,用于新建、扩建学校的土地面积超过2000亩。

平原县财政局副局长崔瑞卿介绍说,平原县投入财政资金5.17亿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初中进城工程”,设在农村的19所乡镇初中全部撤并,25万平方米的新、改扩建校舍在县城建起,1万多名农村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城区就读。6000多名农村小学生全部到乡镇中心小学就读,为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构建了坚实的平台。

为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平原财政投资6.5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860公里、桥涵485座、客运站18处,全县87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和街道硬化。全县公路建设里程2700公里,覆盖率达到98%,位居全省第3位。平原县由此被评为全省首届群众满意“双通”县。

花钱问效 阳光理财

人们看着放心

坐落于王凤楼镇的德州市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是集良种繁育、科技推广、蔬菜销售为一体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蔬菜种苗培育能力和带动百姓致富的能力。平原县财政局充分利用这一科研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支农资金化零为整,集中扶持,3年投入62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5600多万元,由此带动园区周边新增1000多个种植户,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

“财政小县如何办好民生大事”,这是财政工作的关键。平原县财政局巧用财政杠杆,创造性地整合支农资金,按照“小项目向大项目捆绑、小资金向大资金捆绑”的原则,发挥资金集聚效应,把一笔笔支农小钱合成大钱办大事,并以此带动社会投入,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据平原县财政局副局长郭学江介绍,五年来,平原县利用财政资金,整合了41个支农项目,总投入1.2亿元,带动社会投入5.9亿元,财政资金效应放大了5倍,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采购资金在财政总支出中占有重要份额,其运行过程也最容易出现资金流失和流向不当。平原县财政局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建立了“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投资评审为支撑、以招标采购为手段、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保障”的政府采购新模式。通过投资评审,解决了财政的钱该不该花、花多少的问题;通过招标采购,解决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问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减少了资金的流动环节,避免了资金的跑冒滴漏。

在2012年桃园办事处魏庄社区公路建设政府采购招投标中,项目中标价格371万元,节约资金128万元。平原财政利用节省下来的钱,为村内多铺了6公里公路,实现项目区10个村之间的互联互通,解决了村民多年想办而办不成的事。

在全县180个社区文化大院建设中,财政评审人员顶着烈日,实地测量和勘察,一米一米地量,一分一分地对,工程建设原控制价2800万元,评审认定价2186万元。利用节约资金,为文化大院配备了电脑、图书、健身器材,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据统计,五年来,平原县财政局完成政府采购投资评审项目610个,采购评审总额50.5亿元,节约资金7.52亿元,节支率达到14.9%。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构筑了资金安全运行的快速通道。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20多项涉农补贴资金16亿多元,全部直接支付到农户手中,避免了截留、挪用现象的发生,做到了百姓放心满意。

真抓实干 务实清廉

行风评议实现“六连冠”

迄今为止,在一年一度的全县机关效能考核和行风民意测评中,平原县财政局连续6年稳坐“头把交椅”,满意度达98%以上。

在平原县纠风办主任杜晓东看来,平原财政可以用这样两个词汇来概括:真抓实干,务实清廉。这也许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平原百姓心目中的财政人形象。

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平原县财政局着力打造服务型财政,先后实行了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行政效能投诉等一系列制度,在全县乡镇建成13处惠民服务大厅,整合了财政、农业、国土、民政、新农合等10多个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乡镇职能部门,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整合了资源,规范了服务,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百姓。

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是行政执行力的根本保证。平原县财政局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生命线,建设廉政文化长廊,设立了廉政监督警示牌,定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廉政文化建设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健全完善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了轮岗交流监督机制,对13个财政所和19个股室(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定期轮岗交流,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在历年各类财政资金审计检查中,均得到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安全高效的高度评价。

平原县财政局的出色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近年来,该局先后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全省政府采购先进单位”“全省财政投资评审最具影响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在201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中,平原县财政局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解希民 丛培德 通讯员 金吉鑫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