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问题突出,发展中经济体财政状况趋紧,如何通过公共和私人部门合作(PPP)模式吸引私人部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国内需求,提高经
编者按: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问题突出,发展中经济体财政状况趋紧,如何通过公共和私人部门合作(PPP)模式吸引私人部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国内需求,提高经济增长潜力,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议题。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改善城市服务功能也日益成为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PPP模式为政府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什么是PPP?
从内涵范畴看,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的缩写,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PPP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特征,主要包括BOT、BOO、PFI等模式。早在几百年前,欧洲国家就授予公路养护人“收费特许权”,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提供公共服务;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发达国家开始运用BOT模式,在特许期内通过“使用者付费”方式,引导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到了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率先提出了PFI模式,在特许期内通过“政府付费”的方式,支持私人部门投资公共产品。近年来,英国等发达国家为弥补BOT、PFI等模式的不足,又探索实施了一种新模式,也就是狭义PPP。它与BOT的原理相似,都由“使用者付费”,但它比BOT更加强调公私部门的全过程合作。
PPP模式的演变
PPP模式的演变也经历了一个“过度私有化”的“纠错”过程,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公共产品投融资模式的反思。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民营化,世行等多边机构也积极倡导私有化改革,甚至鼓励将基础设施完全交由市场运作。实践表明,尽管私有化在提高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如私人部门过度追求利润,经常导致公共产品价格高企,难以保障公益性,政府的退出并未带来基础设施大发展,反而造成了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针对这些问题,2002年,中国和印度作为世行受援国发表联合声明,阐述了过分强调私人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弊端,世行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国际社会也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多数国家财政状况恶化,基础设施需求却日益增长,投资资金不足问题突出,由“过度私有化”回到单靠政府投资也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开始对基础设施进行分类,并积极探索PPP模式加以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由“过度私有化”回归PPP,实际上是国际社会对基础设施投资模式的深刻反思。
PPP的运作模式
从运作模式看,PPP模式的典型做法是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组成SPV,针对特定项目或资产,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并由SPV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待特许经营期满后,SPV终结并将项目移交给政府。PPP作为一种新模式,具有公共产品、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从公共产品理论讲,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准公共产品,能够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供给效率,实现“1+1>2”的效果。同时,风险能“跨部门”进行动态分配,让双方承担各自擅长控制的风险,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从委托代理理论讲,政府通过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规范和引导私人部门行为,使之与公共利益最大化相吻合,确保整个机制的“激励相容”。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讲,政府参与组成SPV,能更好地掌握建造经营等成本信息,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私人部门“漫天要价”获取暴利。
PPP的运作特点
从运作特点看,与传统的公私合作模式相比,PPP模式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政府更多地参与项目中后期工作。在BOT等传统模式下,政府往往将项目“全部外包”出去,项目盈亏政府难以控制。在PPP模式下,政府作为SPV参与方,与私人部门全程合作。一旦项目收益超出预期,政府就要依据合同约定,下调公共产品价格,避免其获得暴利。反之,政府就要通过补贴或涨价等方式,使私人部门获得合理回报,确保项目可持续。二是私人部门更早地介入项目前期论证。在BOT等传统模式下,私人部门只参与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都由政府来做,到项目招标完成后,私人部门才真正参与到项目中。在PPP模式下,在前期论证阶段,私人部门就深度参与进来,对项目的理解更为全面,对风险的识别和评判也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项目运营的成功率。
PPP的运作效果
从运作效果看,PPP模式也是一种能使“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过去是政府和私人部门独自做事,而PPP模式突破了这种限定,让政府和私人部门得以“共舞”,实现“多方共赢”。从政府角度看,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政府通过项目未来运营收入和适当补贴,“撬动”私人资本参与项目“全生命周期”,不仅可以减轻当期财政支出压力,而且可以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波动。从社会角度看,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PPP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分工边界,通过构建公共产品新产权关系,整合了公私部门的各自优势,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政府的政策意图、社会目标和私人部门的运营效率、竞争压力结合起来,充分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从企业角度看,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PPP模式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使私人部门不再局限于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建筑制造等传统行业,还可以进入电力电信、供水道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领域,大幅拓宽了私人部门的发展空间。(宗禾)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京津以“交通、医疗、教育、通信”破题公共服务一体化
- 两部门通知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加纳政府:加纳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紧急救助
- 湖南龙山县“BT模式”助推城市环境提质
- 美国:政府支出信息披露完整性有待提高
- 六部门集中整顿规范港口码头等服务收费
- 民政部:已有18个省份的党委政府向云南援助救灾资金1.43
- 普京批准俄政府应对西方制裁的措施
- 天津公共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
- 采购数据“说”出了什么——专家解析2013年全国政府采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