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教育部日前宣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22个省699个试点县开展了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对其中50个县(每个试点省1—3个县)进行了重点监测。监测显示
本报讯 教育部日前宣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22个省699个试点县开展了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对其中50个县(每个试点省1—3个县)进行了重点监测。监测显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取得五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学生一日三餐的比例升高。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3顿饭的比例从2012年度的10.4%下降到2013年度的7.1%,其中,中部地区的比例为3.4%,西部地区的比例为9.7%。小学生与初中生、男生与女生比例基本一致。
二是学生餐的质量有所提高。学生反映,早餐、午餐或晚餐“总吃不饱”的比例有所下降,从2012年度的3.8%—7.0%,下降到2013年度的3.3%—6.6%。
三是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缺课率下降。监测显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百分制计算,2013年度1—6年级小学生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在70.9分—78.5分之间,初中1—3年级学生平均成绩为62.2分—70.2分。与2012年度相比,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0.8分和1.1分。
四是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学生身高体重增长,贫血率下降。试点地区学生的体格发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表现为平均身高和体重有所增长。2013年度,6—15岁男、女生在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度分别增加0.4厘米和0.6厘米,男、女生体重均增加了0.3公斤。
五是厨房建设初现成效。2013年度,中西部试点地区的中小学校中,有60.8%的监测学校建有食堂,比2012年有所提高。西部中小学校有食堂(74.5%)的比例高于中部(45.7%),初中学校(87.3%)高于小学校(54.2%)。
据了解,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35.1亿元,安排地方试点奖补资金21.3亿元,惠及3200多万名贫困地区学生;中央财政还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205.6亿元,比2012年增长14%,主要支持薄弱学校配齐教学设备,其中包括食堂建设。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国务院首次全面部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尽快将营改增试
- 消息称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可能不搞试点 三年内全面推开
- 三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 下批试点向西部倾斜
- 中央财政16亿元支持启动退耕还湿试点
- 中央财政支持启动退耕还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等工
- 三部门提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
- 欧盟就业状况逐步改善
- 辽宁上半年营改增试点减税31.8亿元
- 英国移民政策收紧 留学生分化加剧
- IMF下调东盟五国2014年度经济增长预期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