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局长刘元13日表示,从银行发展的现实情况看,银行服务部分程度地显现出“去实体、去平民、去小微”的发展态势,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在拉长,出现了贵族化的服务倾向。刘元撰文指出,近年来,
中国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局长刘元13日表示,从银行发展的现实情况看,银行服务部分程度地显现出“去实体、去平民、去小微”的发展态势,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在拉长,出现了贵族化的服务倾向。
刘元撰文指出,近年来,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多重因素影响,逐渐产生了变异化趋势,主要体现为部分程度的贵族化、模式化、逐利化和中心化发展倾向,影响了其本质功能的发挥。
“在贷款走向、产品设计、营销导向、售后服务等方面,银行服务过度向大集团、大企业、大客户、高端群体倾斜和配置,而中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效需求难以实现。”刘元表示。
他同时指出,金融机构个体在微观层面上还没有完全跟上行业结构调整、格局变换和框架变迁的步伐,重点表现为经营模式趋同。在经营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以扭曲的业绩考核机制为中心,存在着过度重视短期利益的现象,忽视整个行业的生态体系建设。
此外,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进城的多,下乡的少,存在银行服务范围的不均衡性,地域边界模糊,城乡二元结构表现明显。
刘元认为,银行的变异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同时,导致更多的金融资源倾斜给了已经发展成熟的大企业、大集团,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已经成为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短板。此外,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到位,危机意识还不够充足,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客户体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经营行为。
刘元指出,银行业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利率市场化、监管差异化、民营银行趋势化和消费者保护潮流化。
他说,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对银行业而言,更是促进其经营模式转变,向实体化、平民化和人性化服务转变的重要推动因素。而充分发挥监管政策的约束作用和引导作用,是银行服务向实体化、平民化和人性化转变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真正的民营银行的出现,可以促进银行业服务向实体化、平民化和人性化转型。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潮流将会促使银行在战略导向、经营理念、产品研发、营销渠道、服务方式等各个层面发生根本性调整和变化。“金融服务回归以消费者为主导,是银行去贵族化、转型平民化的必然。”刘元说。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中央财政下拨23.6亿元补助地方文体与传媒发展
- 发挥政府创投引导资金带动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 联合国呼吁亚太发展中国家增投入促增长
- 福建南安市扶持企业创新发展
- 山西建网络平台服务企业发展
- 转型升级续写小城新篇——河北省利用亚行贷款项目支持
- 吉林“三注重”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 美日力推燃料电池车发展 燃料电池概念股或迎升机
- 银行免费项目告知不主动 二三线城市部分地区仍没动静
- 山西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