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痴迷投入”时代的终结和矫正——专家解读我国财政教科文投入增幅变化

2014年中央预算教育支出4133.55亿元,增长9.1%。科学技术支出2673.9亿元,增长8.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12.29亿元,增长9.2%。财政教科文投入增幅比前几年略有下降。如何看待教

2014年中央预算教育支出4133.55亿元,增长9.1%。科学技术支出2673.9亿元,增长8.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12.29亿元,增长9.2%。财政教科文投入增幅比前几年略有下降。如何看待教科文投入的变化?如何加强教科文资金的管理?

对此,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由高增长步入稳步增长阶段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今年的教科文支出预算安排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前几年教科文领域增幅较快,解决了很大问题。以教育为例,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4.28%,确保了《教育规划纲要》的正常落实。

2000年以来,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2010年为界,后三年财政教育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前十年。据统计,2000—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2%,比前十年19%的平均增幅高3个百分点。

白景明说,2013年,教育支出3883.91亿元,这个投入力度相当大。全国1.2亿名农村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1260万名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一些薄弱学校生活设施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3200万名贫困地区学生享受营养餐补助,1394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还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投入也稳步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记者,多年来,我国在教科文方面保持了很高的财政投入,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适当调整增幅,更有助于注重民生投入的使用绩效。

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相适应

白景明表示,今年教科文支出的安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根据我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特征来确定的。他具体解释,比如教育,明确提出区分教育的公共性层次,完善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义务教育方面,这些年投入很大,今年的投入重点在农村义务教育,适当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支持解决教育改革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职业教育方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与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相一致。今年政府明确提出“稳增长、控物价、保就业”,可见,今年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而当前就业是结构性的矛盾,劳动力的短缺和过剩并存。这就需要发展职业教育,让劳动者掌握技能;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同时引导企业、个人和社会多渠道投资职业教育,也就是“财政不能全包”。

还有一个是随迁子女们的教育问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带来了人口的集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把流动人口子女排除在外。今年明确提出,要根据随迁子女跨区域流动情况,完善相关测算办法,增加接收地区的转移支付。

白景明说,科技方面,连续投入已经超过5000亿,其中中央投入的比例很大。今年的科技投入主要是配合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来安排。基础研究是公共产品,国家必须保证;有些准公共产品,配合创新驱动,财政资金要发挥引领作用。同时,更加强调加强绩效评估,要建立动态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中止机制,不能让财政资金“打水漂”。文化方面,今年要解决薄弱环节,以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总之,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既要考虑到人口的基数,又要考虑到支出的标准。”

王雍君表示,今年预算报告教科文支出的安排,略低于公共预算支出平均9.5%的增长速度。对此可做两点解读。首先,重点领域并非每年都要维持高投入,比投入本身更重要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这进一步涉及管理体制的改革。“教科文领域积累的问题,根源于管理体制的深层缺陷,而不是投入不足。只要体制根源没有得到有效矫正,投入再多也不会有效。痴迷投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亟须突破的不是投入不足,而是资源利用能力瓶颈。”

其次,重点是相对、也是变化的。多年来,财政教科文保持了很高的投入水平,这是因为法定支出中的主要部分也在这里。但是,单靠砸钱是砸不出高水平的教科文事业的。

对于有人认为财政教科文投入不足,王雍君认为,支出也要考虑在各个相互竞争的领域间的平衡。“不是只有教科文才重要,保障全体人民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清洁干净的空气与饮用水等诸多事宜,哪个更重要?没有绝对的和永远不变的重要性。所有的公共支出都需要在统一的资金池子中相互比较、磨合,相互竞争,并在预算程序中完成其优先性排序,方为正道。”

关键在于加快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王雍君认为,加强教科文支出的管理,关键在于完善预算程序,确保此类支出与其他支出之间,以及此类支出内部各个次级用途之间,在资金配置上取得适当平衡。基数法、部门专项(专项转移支付)、法定支出(挂钩)等种种旨在强化垄断地位的方法,应逐步减少。任何支出,包括重点支出,都必须与其他支出进行竞争。人为设定垄断或保护,都无助于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

“加强教科文支出的管理,还应致力加强绩效评价与绩效问责。教科文支出的绩效有其特殊性,因为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并不以实物形态呈现,这与公共工程很不相同。我们需要开发评价无形支出的绩效框架,更需要将绩效评价与政府(官员)问责制结合起来。”王雍君说。

白景明告诉记者,我国教科文的投入规模已经相当大了。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公共预算支持人均财力不足2000美元,不能简单和西方国家相比,他们人均财力超过10000美元。“财力有差距,我国的人口压力很大,因此,投入要有综合平衡,教科文要保,其他的也要保。”

而且,目前紧要的是让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和加大投入相比,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支出需求是无限的,而财力是有限的。建立什么标准,要同财力状况相吻合。同时,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保证资金落到实处。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李忠峰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