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黑龙江:改造“危仓老库”助力粮食安全

都说黑龙江的米饭喷香饱满,究其原因,是其粮食属于一季生产,独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精华。也正是因为黑龙江省的粮食一季生产、数量大、水分高,秋粮接新后农民短时间集中大量出售,收购高峰集中在每年11月中旬至翌

都说黑龙江的米饭喷香饱满,究其原因,是其粮食属于一季生产,独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精华。

也正是因为黑龙江省的粮食一季生产、数量大、水分高,秋粮接新后农民短时间集中大量出售,收购高峰集中在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3月底,而且由于收购的粮食主要供给关内和南方销区,距离远,大量粮食必须常年储存、均衡持续外销外运,因此对粮食仓储设施特别是仓容、烘干和地坪等设施的需求量大。

2013年,为做好“危仓老库”的基础性维修改造,中央财政创新资金支出管理办法,首次采用竞争性方式分配规模为12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黑龙江省在竞标中以高分胜出,成为重点支持省份,这对改善该省的粮食仓储条件、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水平、提高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缓解农民卖粮难起到重要作用。

引入竞争机制带来的转变

“此项政策的施行,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创新,不仅仅是一项资金分配方法的改革,而是一个工作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对今后的工作有较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黑龙江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位负责人认为,中央财政的这次创新,首先体现在突出重点,改变了以住面面俱到、资金使用分散等问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有助于加快仓储设施维修改造、解决粮食主产区储粮难等问题,同时也为今后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快事业发展趟出了路子。

据了解,此项资金将因素法作为主要分配方法,这将极大促进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由于因素考虑齐全、比重合理、公开透明,极大增强了资金分配的客观性、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也使我们在申请资金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对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意义重大。”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将竞争机制引入资金申报分配规程,将有力推动财政工作职能的转变。此次资金申报采取现场答辩、专家审评、综合打分、优胜劣汰的方法,这在中央财政资金申报分配中还是第一次。上述负责人对此颇有感慨,“这对我们触动很大,为在竞争中胜出,客观上迫使我们必须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职能,到基层、到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摸清实际存在问题。”

改造准备工作步步到位

事实上,黑龙江省作为试点省之一,自2012年11月初,就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一步是对全省“危仓老库”进行摸底排查。具体行动分为联合下发调查方案,集中2个月时间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设施、设备维修改造需求进行实地调查核实,设计覆盖仓容、烘干塔、地坪等11个方面的8张调查表,摸清了“危仓老库”底数,形成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规划。

第二步是确定维修改造批次及时间。“我们拟分两批进行维修改造,第一批为117户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批为剩余重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均计划在2014年9月末前完成维修改造任务。”上述负责人介绍道。

第三步是聘请专家设计20项维修改造标准,明确维修改造具体内容和方式并进行工程概算分析。

第四步是制定“危仓老库”修复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起草上报《黑龙江省2013—2014年“危仓老库”修复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绩效考评办法、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原则、范围、步骤、资金测算依据、出资原则。

最后一步是制定地方配套保障措施。“为了稳步推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我省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省财政部门牵头,省粮食局配合共同组织实施。”上述负责人表示。

确保资金花出效益

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竞标中以高分胜出,黑龙江省财政人很高兴也有压力,压力在于怎么用好财政资金,怎么花出最大的效益。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黑龙江财政部门将把着力点放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与粮食主管部门做好重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项目考核论证工作。二是按照政府采购及基本建设有关采购要求,履行维修改造项目招投标手续。三是及时拨付资金,项目确定后,按各级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不得滞拨、挤占、挪用、截留,不得随意调整省里确定的建设项目。四是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省财政厅将对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违规操作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五是要搞好后续检查验收工作,制定下发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检查验收文件,做好省市县三级项目完工检查工作,确保项目完工后达到预期效果。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骆伟琼 李一硕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