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煤炭等传统能源的过度开发,以“雾霾”和水污染为代表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在刚刚发布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强调“重拳治理雾霾”,并明确扶植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在风能和太阳能之
随着煤炭等传统能源的过度开发,以“雾霾”和水污染为代表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在刚刚发布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强调“重拳治理雾霾”,并明确扶植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在风能和太阳能之后,地热作为仅次于太阳能的第二大清洁能源,或将迎来发展机遇期,西藏是全国地热储量最为集中的省区,未来投资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环境成本持续上升地热发电规模化被提上日程
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的地热能源潜力接近全球的8%,大陆地区3000米至1万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我国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
地热的应用分为直接利用和发电两种方式。其中,低温地热(60℃以下)主要是直接利用,包括休闲洗浴、温室养殖、常规地热供暖及地源热泵等;而发电采用中高温地热最为划算,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报告数据显示,地热发电的平均利用系数达72%,相比之下,直接利用的平均利用系数仅为27%。不仅如此,据中科院专家介绍,在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能的平均利用系数是风电的3-4倍,太阳能的4-5倍,生物质能的1.5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地热发电研发工作就曾取得成功,但因初期投入较大,技术仍不成熟,统一规范、支持政策缺乏等种种原因,地热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目前,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仍不足0.5%。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减排负担越来越重,美国、英国、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南美国家以及肯尼亚等非洲国家,都加大了地热的开发力度。日本在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地热能投资增加了10倍。
我国也于2013年1月10日出台了《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业内人士分析称,我国地热发电规模化已被提上日程,未来将大有作为。
西藏地热蕴藏丰富投资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西藏地热蕴藏量居我国首位。据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专家介绍,西藏地区各种地热显示有700多处,其中可供开发的地热显示区342处,绝大部分地表泉水温度超过80℃,地热资源发电潜力超过100万千瓦。对169个热田和水热区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温度高于80℃的占22%,温度介于60℃-80℃的占26%,温度介于40℃-60℃的占35%,温度低于40℃的占17%。目前已投入运营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已达2 .5万千瓦,年发电700-800万度。
按照上述《意见》要求,我国未来将“积极开展深层高温地热发电项目示范,重点在青藏铁路沿线、西藏等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地区,新建若干万千瓦级高温地热发电项目,对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为此,北京市地热协会、北京地质学会于今年1月底联合举办了“西藏地热专题技术论坛”,百名地热领域专家学者倡议,全国各省份的同行携手加大西藏高温地热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做西藏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今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在河北召开全国地热能利用工作会,下发文件,组织编制各地2015-2020年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规划,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会上表示,要积极有序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力争实现“十二五”地热能开发利用目标,一方面要通过财税价格杠杆加强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还将建立健全地热能利用市场保障机制,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保障性收购的要求,全额保障性收购地热发电量。这是国家对地热能利用做出的又一重要部署。
警惕产能过剩环保安全问题仍需严控
尽管目前地热开发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但仍需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首先,应吸取最近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经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初期免不了政策支持和保护,在利用优惠政策向地热产业投资“输血”时应把握适度原则,借助市场机制,培育企业的独立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产业优胜劣汰和技术进步。特别是,要把握市场规律,避免盲目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
其次,地热虽是清洁能源,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却并非不会产生污染。据中国地质大学专家介绍,地热尾水(40℃以上)排入地表水体后,会加速水中含氮有机物分解,导致水体缺氧,造成土体失水,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致使陆生动植物因生活环境改变而死亡或迁移。并且地热水含有氟、重金属和其他有害元素,也会对土壤造成一定污染。
另外,长时间大量抽取地下热水而无回灌,也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在岩溶地区还可能会导致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灾难。
目前,对于处理上述污染和安全问题,各地区因地制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建议在地热投资和开发过程中,除规避产能过剩风险外,还应把握“边保护边开发”的原则,针对具体问题,采用先进技术,做好污染防治和安全监督防护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我国光伏发电三障碍待破冰
- 分布式光伏发电等7项认证技术规范通过CQC审核
- 生物质发电面临价格两难 全行业多数亏损
- 分布式光伏发电起步 成长瓶颈逼出“云光伏”
- 中国风能发电量已超核能
- 垃圾焚烧发电市场有望激情再燃
- 我国光热发电达到国际水平 市场前景广阔
-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相关政策解读
- 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
- 美国探明巨量地热能源储量 为全美火电能力10倍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