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美欧:排污应交由市场调控

虽然市场有时候会失灵,但市场机制往往成为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解决公共问题最好的办法。从治理空气污染,到缓解交通拥堵,再到控制烟草消费,市场机制已充分证明了其在诸多领域都能大显身手、有所作为。以碳排放

虽然市场有时候会失灵,但市场机制往往成为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解决公共问题最好的办法。从治理空气污染,到缓解交通拥堵,再到控制烟草消费,市场机制已充分证明了其在诸多领域都能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以碳排放配额市场机制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为例,西方发达国家中很多节能企业可以将手里的排放权出售给超过排放配额的污染企业,这样双方就可以用相对较低的经济成本达到政府预设的环保目标。就在10年前,这一颇具远见的经济命题赢得了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泛认可,而且它们将这一命题付诸实施。

在美国,“限制排放上限与交易许可”最初是在一群市场派而非监管派议员的推动下产生的。当时很多环保组织对这一新奇的做法表示反对,它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政府让企业花钱购买污染权的做法有些不道德,但这一做法在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执政时期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汽油中的铅含量有所减少。不仅如此,这一做法还让美国发电企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1990年,美国修改《清洁空气法》时将排污权交易在法律上制度化,从而建立起一种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欧洲,“限制排放上限和交易许可”早在10年前就已经达到了其辉煌的顶点。2003年,欧盟正式采用了作为兑现《京都议定书》承诺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排放交易体系。自此,欧洲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配额交易市场。

这个交易系统是用市场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积极尝试,在2006年至2008年也一度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再精巧的设计也无法抵御经济大环境的剧烈变化。伴随着美欧经济的疲软,碳排放价格几近崩盘。持续的碳价下跌让美欧等国的碳交易市场陷入困境,也为美欧的新能源计划蒙上了阴影。

就在最近5年,大西洋两岸都一致对“限制排放上限和交易许可”这剂“万灵药”提出了质疑,原因是美国与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碳排放许可交易价格都出现了一路下跌的态势。特别是欧洲,其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价格更是暴跌至2.63欧元/吨,是2005年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成立以来的最低价。

目前,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经济学家詹姆斯·哈珀教授在内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学者普遍认为,碳交易价格一路低迷的困境并不是市场失灵造成的,也不是市场机制下必然出现的问题——价格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波动,而是行政命令与管制方式凌驾于市场机制之上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以美国为例,近两年,美国政府对于哪些企业能够使用何种技术、企业的减排量以及对绿色清洁能源的投入做出了事无巨细的规定,而正是这些所谓的规定让碳排放价格一路走低。不仅如此,由于目前碳价过低,市场上很多使用煤作为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公司盈利状况良好,而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显得过于昂贵。此外,美国《新能源法案》的审查过细也让一些火电企业能够延长其生存时间。

再以欧盟为例,欧盟委员会颁布的各项指令称,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部能源的20%,而各国要以补贴与强制的方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正是这些规定使得欧洲碳价一路下跌。据预测,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的价格可能在今后7年内停留在每吨3欧元左右。这样低的碳价,不论对企业减排还是对清洁能源投资,都难以形成有效的刺激。欧盟委员会认为,碳交易价格至少稳定在20欧元/吨才能有效地帮助清洁能源技术吸引到投资。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戴正宗编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