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最后一桶金”。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就国内文化塑造而言,近些年来,在浮躁之风的侵袭下,文化界的“大跃进”现象屡见不鲜。大量伪劣之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最后一桶金”。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然而,就国内文化塑造而言,近些年来,在浮躁之风的侵袭下,文化界的“大跃进”现象屡见不鲜。大量伪劣之作匆匆登台,又匆匆退场,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文化浪费。文化生产的政绩心态、项目投入的行政主导、产业运行的市场缺位,导致文化浪费的恶性循环,也令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一直存在着现实的困境,有学者提出,当前我们的发展和繁荣至今仍缺乏文化的思考和构建。
文化产业化,对文化是否会造成极大伤害?
在前不久全国两会文艺界委员小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表示,“文化有经济效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任何好的艺术家都不会为钱去创作。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拜金、夸富的,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他建议,“国家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思考文化的目的、文化的性质是什么,我们国家的文化到底应该怎么样建构。我认为应该对文化有一个立体的建构,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办法政策,才能真正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认为,当前在文化发展上很多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太相信自己可以打造文化了。“当然,文化也要包装、推广。但文化最真正的东西是本心的、生命里漾出来的。正如《茶馆》王掌柜说的台词,‘花生仁有了,牙口没了’。我们原来缺乏的是花生仁(资金扶持),现在资金有了,所有政府都想打造文化,但是牙口呢?本心呢?不为挣钱的艺术真诚在哪里?”濮存昕说。
濮存昕建议,对文化发展政府应该有更多的激励机制,从而促进文化团体放开手脚搞创作。到时候谁行谁不行,由观众、专家建言,不是导演说了算,也没有政治买单、商业买单。而文化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则要审慎研讨,多听听艺术家、艺术院团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靳尚谊却与冯骥才持不同意见:“我了解的情况是,文化产业在各国GDP的比重,最高的是美国,占30%;亚洲最高的是日本,占12%左右;印度,占6%左右;而我们中国只占2%。这就说明在文化产业化上,我们是相当落后的。现在的问题只是在于,我们在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很多时候把钱放在第一位。”
靳尚谊表示,文化和其他经济不一样,它是双重的,既有经济上的价值,又有精神上的影响。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争取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怎么样既有票房又对人有积极促进的作用,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文化产业化,不如产业文化化?
中国的哪一项文化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一位文化产业的著名专家回答:一个也没有。这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虽然政府大力扶持,但从动漫等产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大量的补贴所生产的大多是连制作人都未必认真看过的“垃圾”。
有观点提出,为什么在世界顶级时尚及奢侈品品牌中,意大利能够占据服装饰品、珠宝、汽车以及游艇领域、家居领域众多品牌的半壁江山?央视经济频道《今日观察》观察员刘戈回答,答案很简单。这个国家的企业把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完美地融合进工业品中。文化的传承对意大利人的生活和生产有着无所不在的影响。他们虽然吃着祖宗饭,但却不仅仅是在依赖文物古迹的门票和纪念品。他们继承的是祖辈对美的崇拜以及接受美学浸润和训练后诞生的技能——设计和制造。在传统的文化积淀下,所衍生出的对流行文化的驾驭和把握,便是众多名牌诞生于意大利的逻辑。也就是说,意大利的文化产业化并没有多大起色,但意大利的产业文化化却很成功。
此外,从全球范围看,真正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的恐怕只有美国。韩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虽然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很难与美国的文化产业抗衡。美国主流文化之所以占据全球统治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各大学推广原创性的研究;将公共资金的使用权力下放;倡导人才流动以发挥其能量;对艺术家高度信任;包容少数民族灿烂文化,以及用美国方式捍卫多元文化。显然,美国主流文化产业的成功,不能仅仅解释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转型的自然结果,而是美国价值观、社会制度、教育甚至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的综合性体现。
文化发展的方向性蕴涵在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当中
毫无疑问,文化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及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文化产业化的畅行应该是是“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专家辩证分析指出,文化产业化加快了文化的世俗化和商品化进程,促进了文化的变革和发展,但过度的产业化也会造成传统文化的瓦解和消失,使文化庸俗化。文化发展的方向性蕴涵在它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当中。正是由于大众文化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单靠政府去引导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很难做到的。只有通过产业化,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商业运作,才能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文化的大众性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
据了解,文化部和财政部现在已经启动实施了一个文化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孙若风表示,一直以来,拥有5000年灿烂文化的我们并不缺少文化创意,我们只是缺少对文化创意有效利用这样一个机制。我们现在在培养创意人才的过程中,要考虑在创意运营和创意管理方面能跟上。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文化春雨”送进甘肃白银
- 中央财政下拨4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 巴西期望替代美国对俄罗斯出口肉鸡
- 奥巴马支持率创新低 七成民众不满美国经济
- 美国:政府支出信息披露完整性有待提高
- 俄罗斯严查美国进口鸡肉 将考虑对欧盟关闭领空
- 新疆疏勒县全面实行公益文化馆站免费开放
- 中央文化企业数字资源库项目资本预算申报启动
- 美国经济走强致“垃圾级”美企债券遭抛售
- 美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涨 起伏不定看复苏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