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看中的是“垃圾”,若非在寻找另一条非主流道路,宋华和同事们的故事,可能只是寻常的海归创业。这是一个8个人的创业团队,其中6人在美国、加拿大获得博士学位;平均年龄才39岁,宋华作为技术负责人,也才3
若非看中的是“垃圾”,若非在寻找另一条非主流道路,宋华和同事们的故事,可能只是寻常的海归创业。
这是一个8个人的创业团队,其中6人在美国、加拿大获得博士学位;平均年龄才39岁,宋华作为技术负责人,也才35岁。
这群海归正在深圳盐田区孵化眼中的“金蛋”,他们把未来押在了垃圾处理行业,一个在中国许多城市已成燃眉之急而又争议四起的领域。
近年,中国超过1/3的大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垃圾从自然风化,到填埋,到高温焚烧,再到资源化综合利用,各地政府正试图寻求突围之路。
这个团队看到了这一行业的诱人前景。他们的项目计划书称,一台30吨/日的小型垃圾催化处理装置——也就是他们的法宝,将带来600万元毛利润,这还不包括政府为垃圾处理和环保能源提供的补贴。
在生意算盘之外,他们更加看重的是:他们的创业,可能为中国垃圾处理行业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目前,面对每年两亿余吨的垃圾产生量,中国城市几乎都在兴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据证券公司的分析报告,中国已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约为97个,未来5年,这类项目将达到300个。
集中转运、集中填埋(焚烧)——这是目前各地政府处理“垃圾围城”难题的主流思路。而这个八人团队选择的是另一条道路:分散式的社区就地处理垃圾模式。
他们把目标对准了社区垃圾中转站和存放点。团队成员丁宇龙告诉记者,采用中温(不超过800℃)、常压(没有高压风险)条件下,实现社区就地无臭气催化处理生活垃圾,正是该项目和现在主流处理方式的区别之一,其项目设备体量和产成品可根据社区垃圾日产生量来个性定制。
“如果垃圾经简单分类后在小区里就能进行无臭气、无毒气处理的话,就避免了垃圾二次运输、大规模征地等问题。”丁宇龙说。
这种可以“私人定制”的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已获得深圳盐田区政府相关部门的青睐。
这个团队组成的公司正在与盐田区政府协调,定制可在社区使用的小型生活垃圾处理样机。
摘自《南方周末》,作者吕宗恕,4月4日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裁定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违规 商务部表
- 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 中国外汇局开展外企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
- 日本刻意今天发布防务白皮书 内容被曝剑指中国
- 美国经济走强致“垃圾级”美企债券遭抛售
- 澳大利亚拟斥资29亿打造中国主题公园 将建报恩寺
- 泰国通过两铁路项目 未来直通中国
- 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今日在京举行
- 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1.7%
- 中国方案 增益世界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