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红利有“准财政”的色彩,其收取比例历来备受关注。近日,财政部发布2014中央财政预算。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显示,今年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上调5个百分点。因此,今年
央企红利有“准财政”的色彩,其收取比例历来备受关注。
近日,财政部发布2014中央财政预算。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显示,今年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上调5个百分点。因此,今年预计收取中央企业税后利润1414.9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75.43亿元,增长36.1%。
迈向30%的重要一步
这已经是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7年来经历的第4次上调。
2007年,我国开展央企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试点工作,根据当时的规定,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资源型企业按净利润的10%上缴;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类企业按净利润的5%上缴;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等暂缓3年上缴。2011年,分类增至4类,比例提高至15%、10%、5%和暂不上缴。同时,将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扩大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范围。2013年起,比例又改分为5类,将烟草行业单独提出为最高一类,比例由15%上调至20%,其他类别比例不变。从2014年起,除政策性企业和符合小型微型企业规定标准的国有独资企业外,征收比例每档分别再上调5个百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说,这次上调是迈向30%目标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每年按照30%的比例向出资人分红,是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这既不影响企业经营,又可以让出资人及时获得回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目标是一个平均值,而现在最高一档企业上缴比例才25%,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接下来几年,上缴比例还会按照计划逐步上调。
国资预算绩效一年一评
文宗瑜认为,受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上调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第三类、第四类企业,因为烟草和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企业属于垄断行业,经营压力相对较小,而第三类、第四类企业则是竞争性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特别是近几年钢铁等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上缴收益的难度较大。
“但不能因为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就不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还是应该按照政策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实施。”文宗瑜表示。事实上,上缴的国资收益对企业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改革改制,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还能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
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逐步上调的同时,国资收益也在逐年增长,那么,钱都花在哪儿了?
2012年,财政部首次推出国资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制度,评价对象为2008年—2011年国资预算安排的部分支出项目,对几年来国资预算进行梳理总结,并从2013年开始建立起一年一评的制度化、常态化机制。
评价结果显示,2008年—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累计支出2864.8亿元,其项目包括国有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灾后重建、改革脱困、社会保障等诸多重大专项,既有资本性支出,也有费用性支出;既有国家战略性支出,也有涉及民生支出。5年来,国资预算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调节收入分配,完善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带动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良好效果,所安排的支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用于民生的比例逐年增长
文宗瑜表示,国资收益尽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整个国有经济结构而言,仅仅依赖国资预算是不可能的,还得通过改革改制以及公平的市场竞争来实现,要让市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他认为,除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面临的如兼并重组等迫切问题外,国资预算的支出应更多地向民生倾斜。
实际上,近年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用于民生的比例在逐年增长。2010年,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的440亿元中,就调出资金10亿元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保等民生支出,占当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2.27%,2011年增长为40亿元,占4.66%,2012年为50亿元,占5.71%,2013年为65亿元,占6%。
按照《决定》提出的国资收益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2014年继续加大了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力度,今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578.03亿元,其中184亿元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保等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11.66%,同比增长近2倍。
但在文宗瑜看来,尽管今年用于民生的比例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的支出结构来看还不够,他认为应逐年提高民生支出的比例,使其未来能占到30%-50%左右。
在2014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中,还单列了一项其他支出70亿元,用于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也源于《决定》提出的“要改变国资管理方式,从管企业变为管资本,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对此,文宗瑜表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国有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产权纽带,它的设立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但他认为,这笔资金支出今年安排出来,可能不会马上使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注册资金的规模应该比70亿元大得多,这应该是为今后公司的正式成立提前做好资金准备。”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北京拟提高国有资本集中度80%以上集中至民生等领域
- 13省份遭受严重旱灾 直接经济损失212.7亿元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中央财政下拨4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 聊城市四项措施加快支出进度
- 完善预算支出标准实施农业发展规划
- 安徽省拨付财政资金28.95亿元促进营改增试点企业税负
- 我国大宗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10万亿元
- 美国:政府支出信息披露完整性有待提高
- 中央财政下拨抗旱救灾资金3.8亿元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