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聂梅生在“2014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表示,土地价格节节上涨,房企将大量资金用于拿地,由于目前商品房销售增速放缓、成交量下降,房企资金回笼慢,从而减少
本报讯 日前,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聂梅生在“2014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表示,土地价格节节上涨,房企将大量资金用于拿地,由于目前商品房销售增速放缓、成交量下降,房企资金回笼慢,从而减少了对房地产的投资。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增速比1月—2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0530亿元,增长16.8%,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
聂梅生认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或将威胁今后的商品房供应量,甚至有可能影响地产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
上置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亦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全国重点城市地价上涨速度很快。据其估算,上海地价年涨幅约在20%。首开集团董事长刘希模则透露,北京地价涨幅甚至比上海更高。“地价上涨无疑将推动房价。”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土地价格快速攀升无益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如何平抑地价?
“按照目前的土地转让模式,地价高的现状难以改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表示,“从征地、拆迁到招拍挂,市场上供应的都是国有土地,即单一主体供地。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靠这种模式增加供应的方式不可能降低土地价格。”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刘守英建议,征地、拆迁成本越来越高,目前已占到土地出让总成本的14%。应早日出台农地入市具体政策,实现土地市场多主体供应,减缓土地价格上涨步伐。此外,目前全国工业土地占比较大,挤占了住宅和服务业的用地量,各地方政府可以考虑适度调整供地结构等方式保障土地市场供应。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中央财政下拨4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 我国大宗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10万亿元
- 中央财政下拨抗旱救灾资金3.8亿元
- 中央财政16亿元支持启动退耕还湿试点
- 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云南抗震救灾资金6亿元
- 中央财政4年累计拨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资金637.4
- 河北秦皇岛市上半年涉农支出达3.76亿元
- 解开“增速焦灼”之结
- 辽宁上半年营改增试点减税31.8亿元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