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煤价不断下行、天然气荒愈演愈烈以及国家审批阀门的放松,煤化工压抑已久的热情再度释放出来,众多企业纷纷开始筹划发展煤化工业务,“未来十年将是发展的黄金期”,6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煤炭加工利用及煤化
随着煤价不断下行、天然气荒愈演愈烈以及国家审批阀门的放松,煤化工压抑已久的热情再度释放出来,众多企业纷纷开始筹划发展煤化工业务,“未来十年将是发展的黄金期”,6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煤炭加工利用及煤化工展览会上有人如此判断。
自2011年4月《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发布以来,国内煤化工产业的准入和审批门槛大幅提高,项目审批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一切在2013年开始出现松动,多个煤化工项目相继获得“路条”,相关技术也开始逐渐走向商业化。
根据上述展览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已完成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16万吨级间接液化制油、60万吨煤制烯烃、40亿立方米清洁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
对于煤制气、煤制油这两种当下热门的新型煤化工形式,在今年2月召开的煤炭清洁利用专家咨询会上,国家能源局首次明确定调要发展这两种新型煤化工形式。有媒体报道称,规划2015年的产能目标为煤制油3000万吨、煤制气500亿立方米。
煤价的不断下跌则更让企业看到了“钱景”。“当前煤价特别低,煤化工产品比石油化工产品有很大的价格优势,除了尿素,其他煤化工产品都是盈利,而且油价越来越高,能源需求也越来越大,煤化工市场还是很大的。”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事业部主任工程师刘进波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山西在内的各个煤炭大省纷纷将新型煤化工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投资数万亿元于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领域。而不少煤炭企业、油气企业甚至电力企业也开始布局,研究寻找煤化工项目。
但是,《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热潮更多地还是停留在规划层面,即使是已经拿到煤化工项目“路条”的企业也并不急于开展后续工作,甚至一些已经进入的企业开始打退堂鼓,国电电力转让国电中国石化宁夏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股权便是一例。
“暂时还在规划阶段,没有什么新项目,因为煤化工投资太大,尤其是煤制油、煤制气项目动辄就上百亿,对任何企业都很有压力,而且国家在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的话得很慎重。”开滦集团煤化工业务主管陈佩文坦言。
而让企业选择观望的原因还有环保和政策风险。自煤化工产业化起步以来,二氧化碳排放、水耗等方面一直备受诟病,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预计在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环评审批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环保监管方面,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对煤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煤制油、煤制气另一被诟病的地方在于转化效率低,煤炭和油气均属于一次能源,它们之间的转化被许多专家认为会产生能源的浪费。时至今日,即使国家能源局“松绑”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但态度也是极其谨慎的,强调“不能遍地开花过热发展”、“严格控制产业规模”、坚持“量力而行”,而且目前也没有更长期的规划。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世界银行贷款青海西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谈判完成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日本银行界将对北美页岩气项目融资 以削减电费
-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需满足五条件
- 江苏泰州市PPP项目将获扶持
- 山东潍坊市水利项目探索PPP
- 规范公益性项目回购
- 湖北枣阳市做好民生项目履约验收
- 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 日本大企业国内计划设备投资增幅创24年来新高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