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日本女性唇膏成经济风向标

女性的唇膏还能成为社会变化和经济景气的风向标不成?事实上,真就如此。透过日本战后每个时期女性脸部化妆用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世风世态。上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冲击日本,好莱坞女星成为日本女性争

女性的唇膏还能成为社会变化和经济景气的风向标不成?事实上,真就如此。透过日本战后每个时期女性脸部化妆用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世风世态。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冲击日本,好莱坞女星成为日本女性争相模仿的对象,也打破了日本一直以来的脸部涂白、眉毛抹黑、唇部点绛的三色板化妆概念。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正处在百废待举的大建设时代,东京奥运会的召开,宣示了日本正式回归国际社会。而日本女性的脸部用色也和当时的社会势头一样,鲜明、大胆。从前被视为歌女、舞女专用的蓝色眼影,开始在白天出现。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一味注重经济成长,忽略与环境共生的弊端浮出水面。环境在诉求回归自然的同时,女性的面部妆容也开始回归自然了。粉底和眼影都变成了更接近肤色的大地系,口红也变成了注重质感的珠光色。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泡沫经济的高腾期,日本政府鼓励女性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这令日本女性更加理直气壮地进行自我主张,头发卷且长,眉毛粗壮又浓黑,口红一律深红或玫瑰红,衣服以凸显身体线条为美。

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关西地区发生7.3级阪神大地震。比起80年代的张扬,日本女性脸上不再注重色彩的运用,而是有了颓废的爱好,修细眉毛,染黄头发,非主流的始祖出现了。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将“卡哇伊”作为文化因素出口,设立了向海外推销日本文化产业的口号及一系列经济政策——“酷日本”。日本女性的脸部越来越漫画化,肤色要白,眼睛要大,假睫毛要会说话。

自安倍政权梅开二度以来,日本人对于经济景气恢复有了盼头,上世纪80年代流行过的艳丽火红的唇膏,再次受到女性的追捧。

对于日本女性今后的妆容流行,日本流行色协会的小木曾珠希推测:“由于2020年东京奥运的召开,女性会逐渐倾向于健康志向,小麦色的皮肤也会重新引起关注。”

摘自环球网,作者关超,4月23日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