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用三段式学习法摘取桂冠

“中级会计实务97分,财务管理98分,经济法93分。”当看到查询成绩页面的一刹那,饶玉卿的欢喜不言而喻。她对记者说,“虽然知道自己肯定能通过,但是没想到能得那么高的分。”总成绩288分,饶玉卿名列20

“中级会计实务97分,财务管理98分,经济法93分。”当看到查询成绩页面的一刹那,饶玉卿的欢喜不言而喻。

她对记者说,“虽然知道自己肯定能通过,但是没想到能得那么高的分。”总成绩288分,饶玉卿名列2013年度全国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第一名。

借助智能工具 少走弯路

饶玉卿是科班出身,当年学的专业是注册会计专业。毕业6年后,她报考了中级职称考试。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饶玉卿选择借助外力——辅导班。

经过反复比较,她最终选择了一个特色班。这是一个包括基础学习、强化提高、习题精讲、冲刺串讲、模拟试题以及24小时答疑的辅导班。

“当时选择这个班是因为比较实惠,它囊括了主要的学习阶段,而且该课程还可以在平板电脑上学习,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出差工作的考生来说非常方便。”饶玉卿说,网络课程给了考生很多学习选择方式,如大视频听课、三分频、mp3等,可以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她本人非常喜欢大视频。因为看着老师们在讲台上讲课、勾划,显得更亲切更直观。

对课堂上、教材里许多不明白的问题,通过网上答疑,她都能得到完美的解答,这也让她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辅导班让她受益良多:学习起来少走了许多弯路,更加轻松。

至今,她还能对很多老师的授课娓娓道来。“中级会计实务的徐经长老师,讲课非常细致,条理分明,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对教材中例题的讲解非常深入,并常会有一定的扩展,让我对中级会计实务中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得到了释疑。陈华亭老师的财务管理课幽默生动,让人不会觉得累,不仅教授课本知识,还教授我们如何学习、如何总结。此外,我特别喜欢陈老师对公式的推导,让人容易记住,特别是教我们的回归方程式记忆方法,非常好,记一遍就很难忘记。经济法的游文丽老师严谨细致,条理清晰。”

说到借助外力,饶玉卿还有一个好方法。

现在智能手机普及,除了日常的娱乐,饶玉卿也将学习地点“搬”到了手机上。

“我上的辅导班有一个环节就是手机版每日一练。所以,我中午下班等车的时候都会打开每日一练。”饶玉卿说,对于边工作边考试的上班族来说,充分地利用时间是很重要的。

找对方法 坚持学习

谈到学习经验,饶玉卿说,并没有太复杂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找对方法,并努力坚持。

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不可能浪费太多的时间。饶玉卿分享了她的经验:报完名后就要在考前这几个月里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工作间歇多复习教材,晚上则听辅导班课程以及做练习。在她看来,周末非常重要,在保证状态的情况下这样的大段时间要尽量拿来学习。

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其他事情影响,比如出差之类。这时,饶玉卿一定会把书带到身边,忙完工作,晚上空闲时,就会看书学习。

因为看书久了会有疲劳感,饶玉卿每周会选择一个晚上或者下午进行休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放松一下,学习要做到劳逸结合。天天看书,休息不好,固然也学不好。”饶玉卿强调,觉得很累的时候就休息下,但不能一味放纵自己休息。

时间安排好后,就需要一个好的学习计划。饶玉卿的学习计划只有8个字:分段学习,分段计划。

“在学习前给自己定下来至少看3遍的计划。”

第一阶段属于基础学习阶段,这段时间比较长,她定在8月底前完成。该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为了节省时间,她坚持边听课边做笔记。

“我一般喜欢贴纸条,把我认为老师拓展的地方、总结等写在纸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每听完一章,会把该章节的课本跟笔记从头看到尾,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有时间再听一遍课件,加深理解。每看完一章,就做练习题,不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弄懂。不懂的我会在答疑板上请老师们解答,看看自己错在哪里、容易在哪里出错,随时总结。”饶玉卿细细解读学习过程,“边做边看,有把握的不看,专攻疑难题目。”

第二阶段是加强阶段。这一阶段被饶玉卿安排在9月份,“该阶段我会主攻重点难点,并加强记忆。这时我会适量做题,把重心放上背考点、看错题上。”

第三阶段是10月份的冲刺阶段。该时间段因为有个十一长假,对考生而言是非常好的复习时间。该阶段饶玉卿会再温习一遍教材,背相应的考点,听冲刺串讲,并在考前两周每门做大概3套模拟题。考前一天,她会把一些记忆中的薄弱环节再记一遍,然后参加考试。

“我相信,有了良师的指导,找对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大家通过考试不再是难事。”饶玉卿如是鼓励。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刘海玲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