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力保,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的一个乡,是旗里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长期以来饱受缺水之苦。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节水增粮行动”,给好力保乡带来明显的效益:节水、增粮、增收。乡长刘海涛算了
好力保,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的一个乡,是旗里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长期以来饱受缺水之苦。
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节水增粮行动”,给好力保乡带来明显的效益:节水、增粮、增收。
乡长刘海涛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可节约用水60%以上,每亩灌溉成本节约40元;年末项目区每亩增产200斤、增收160元;由于省工省时,平均每个劳动力能管理的土地从50亩增加到300亩,每年可以带动劳动力转移输出5000多人,增加劳务收入8000万元。
相似的账,在内蒙古“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被人们一一算出,汇总到自治区层面,相当可观。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内蒙古自治区“节水增粮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财政厅副厅长刘义胜说,两年来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节约了灌溉用水,项目区粮食亩均产量大幅度提升,节水改造项目区亩均增产100公斤,新建项目区亩均增产300公斤,项目区人均年增收1000元……
走高效节水之路
一说起内蒙古,人们自然会想起大草原,而对于它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知道的不多。
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5个商品粮调出省区之一。201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05.7亿斤,首次进入全国前10位,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突破2000斤。2013年,全区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达到554.6亿斤,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国第一。其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中部的乌兰察布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和耕地面积约占全区一半以上,粮食产量约占全区82.8%。
当然,内蒙古的粮食生产条件不是太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并存,耕地亩均水量不足全国的1/3,全区有效灌溉面积只占耕地总面积的40%左右,特别是用水结构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内蒙古东部、中部5个盟市的38个旗县从2012年起全面启动“节水增粮行动”,重点是对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推广膜下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2012年—2015年4年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万亩。
“项目全面实施后,田间实现了管道化输水,输水过程基本杜绝了渗、跑、滴、漏现象,灌溉质量大为改善,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得以彻底改变。”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于长剑介绍说,通辽市做过测算,项目区单井控制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80亩提高到250亩以上,两年压减机电井1.3万眼,实现农业节水3.1亿立方米。
保障粮食安全,保障水资源安全。内蒙古“节水增粮行动”的总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年节水6.72亿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亿斤。
财政投入保障有力
刘义胜说,“节水增粮行动”是建国以来中央对内蒙古投入最大的农业项目。2012年—2013年,中央财政共下达内蒙古项目资金22.9亿元。自治区积极筹措资金,及时足额安排落实自治区级配套资金7亿元,盟市、旗县承诺的年度投入资金也已全部兑现。同时,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项目建设。2014年,内蒙古的建设任务是210万亩,总投资23.1亿元,中央先期下达的13.5亿元和自治区本级配套资金4.2亿元已于3月初全部拨付到位。
对项目区财力困难旗县,自治区财政专门安排了一块补助资金,确保困难旗县配套资金能够足额落实。为调动盟市、旗县政府的工作积极性,自治区还出台绩效考评制度,根据各地工程进度、配套资金到位率等因素进行考评,对先进盟市和旗县给予资金奖励。2013年自治区财政下达绩效考评“以奖代补”资金766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增粮行动”的顺利进展。
在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南平房村,5080亩项目区里有块试验田,宣传牌上写着项目名称:内蒙古节水灌溉工程科技支撑。这是内蒙古的一个“自选动作”,自治区财政2013年安排1500万元启动高效节水灌溉科技支撑项目,目前项目组已编制完成西辽河流域玉米膜下滴灌等10个综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图,制订了9个节水灌溉地方标准并在项目区推广应用。通辽、赤峰两市在项目建设中,率先开展了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了市(地)一级项目全过程数字化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自治区财政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和提高实施方案编制水平,每年安排200万元项目管理费。同时,专门安排水资源论证经费1140万元,积极组织38个项目旗县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为科学有效利用水资源奠定了基础。
探索新机制
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项家村的玉米地边,设置着气象、土壤墒情、地下水位、病虫害防治等监测仪器,井房内安装有智能控制系统。62岁的村民姜秀文对记者说,一刷卡,水肥一体就把地浇了,感觉省事多了。
在项家村建起的这1000亩水肥一体、精准自动化灌溉示范区内,成立了15个用水者协会,负责设备维修使用、合理收费,保障节水设施有序运行。项目区还组建、完善了农机种植合作社15家,为农户开展供种、供肥、防虫等统一服务。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推动了项目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
刘海涛说,好力保乡在项目运营上,发挥合作社的主体作用。2013年集约流转土地3万亩,推动合作社发挥后期管理的主体作用,实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到位,推广使用现代农业科学种植技术。在项目维护上,建立严格的管护机制,成立了由派出所、法庭、综治办、司法所、土地所、林业站、畜牧站等组成的项目区管护执法大队,落实好管护人员和运行经费;在乡级完善农业技术服务站和水利站人员配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保证村村都有技术员,户户都有明白人。
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内蒙古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新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项目建设。
在2013年7月召开的全区“节水增粮行动”现场会上,扎赉特旗副旗长邱枫说,他们在项目选点时,第一个门槛是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地区。这是因为引导农民建好专业合作社,才能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进行管理和维修;产权明晰了,工程建、用、管、修才能长效良性循环。
赤峰市翁牛特旗水利局局长李军介绍说,他们建立健全以承包、租赁、集体管理等为主要形式的管护机制,明确协会、专业化合作社、村集体、个人等管护主体,管护主体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熟悉掌握管护流程和操作规程。工程建成产权移交后,交由管理主体进行管理,水利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工程维修养护费由受益农户根据一事一议进行筹集使用。
刘义胜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大力推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做法,明确工程运行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能受益,把“节水增粮行动”建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精品工程。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宁夏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专项扶贫资金切块分配到县,围绕资
- 东阳:落后村成了文明村该市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2
- 世界银行贷款青海西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谈判完成
- 广东省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
-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中小学信息资源采集设备项目公开招
- 广东省增城市公安局办公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工贸局咨询评估服务供
- 河南省郑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原分局办公楼供电增容项
-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二幼儿园厨房及生活设施设备采购
- 重庆首批PPP模式改革项目签约 投资超1000亿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