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最爱能“赚钱”的经济专业

1977年至2013年高校招收状元人数排行昨天,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针对1952—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

1977年至2013年高校招收状元人数排行

昨天,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针对1952—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同时,在持续9年的港校与北大清华“状元争夺战”中,北大清华仍最受状元青睐,包揽了全国近八成的省级高考状元。

■学校

北大招收状元数量最多

今年已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8年发布高考状元调查研究报告。他们共追踪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近3000人,对他们的性别构成、加分复读情况、就读高校、就读专业、毕业中学和职业成就等状况展开统计与分析。

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7年来,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认可,雄踞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屈居第二,两校共录取1300多名高考状元,占状元总数的79.38%。

港澳台高额奖金争状元

自200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高校陆续进入中国大陆招生,发起猛烈攻势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以状元为代表的两岸四地高校优质生源争夺大战异常激烈。香港高校为吸引内地各省份高考状元,开出巨额奖学金。

统计显示,9年来,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港校用于争夺状元等优质生源的奖学金总额达到5000万元,但9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虽然台湾和澳门等地区高校也开出高额奖学金,但迄今为止,尚未赢得任何大陆高考状元的青睐,没有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

■专业

经济专业成为状元最爱

调查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900余位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专业的人数位列前两位。其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288人,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工商管理专业有283人,屈居第二,选择这两大“赚钱”的热门专业的状元人数合计占高考状元总数的38.45%。其他状元爱选的专业依次为:电子信息、法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大元培实验班、建筑学、物理学、自动化专业等。农学专业没有一位状元报考。

高考状元进入职场后是否仍能保持领先地位?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物理、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中文、新闻、法学和医学等专业状元职业发展与职业目标符合度最高,频现各行业领域“顶尖人才”。而人数最多的经管专业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但无人成为行业领袖,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高考状元长期“缺席”,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

■性别

阴盛阳衰趋势加剧

调查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0—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女状元8年占比超过男状元,“阴盛阳衰”趋势加剧。尤其是2013年,高考男状元比例跌至45.12%,创5年来历史新低,女状元称霸18省,其中,福建女性状元比例最高,为70.00%,黑龙江、河北、江苏、北京、天津、辽宁、贵州和吉林等省市女状元比例超过60%。而男状元比例超过60%的地区仅有湖北、山西、安徽和山东等4省。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表示,现行高考模式、高考科目、高考内容和高考形式不做大的改革,未来仍将是女状元撑破半边天,如果2017年“英语退出统一高考”能兑现,男状元有望再雄起。

本次报告首次从“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进行统计,在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有190多人,占最近5年状元总数的45.80%,与“裸分状元”平分秋色。

■数说

45.12%

2013年,高考男状元比例跌至45.12%,创5年来历史新低,女状元称霸18省份。

190

在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有190多人。

38.45%

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900余位高考状元中,选择经济学、工商管理两大“赚钱”的热门专业的状元人数合计占高考状元总数的38.45%。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灵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