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深化体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我国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年中述评

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面向世界高技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创新驱动发展不断

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面向世界高技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创新驱动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前不久,安徽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全面取消行政裁量权,变政府组织专家评价为市场化、社会化第三方评价,变科技专项经费切块支持为按市场机制竞争择优支持,变传统科技评审立项支持为后补助和奖励支持等。

“打招呼、托关系都没用!上报的项目能否通过,取决于项目本身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达标第三方评估机构说了算。”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这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与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作用紧密结合,打通科技与经济之间转移转化通道,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2006年的1688.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约5600.1亿元。如何保证科技资金的规范分配和安全有效使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对改进加强中央财政民口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作出八方面共29条部署。要求“坚持遵循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公开公正,坚持规范高效”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院士制度改革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和工程院分别对各自章程进行“大修”,对院士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两院的改革方案直面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化、功利化等问题,从候选人提名渠道、增选机制、退出机制等方面展开,着力使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和学术性。

“我们希望通过改革能把院士称号上承载的与功利相关的负担排除掉,让院士更好发挥明德楷模作用,为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挥作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

成果和人才双丰收

与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同步的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加强原始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通过验收,成为深海高技术领域继“蛟龙号”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科学家在甲烷高效转化相关研究中获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四夸克态物质,将丰富人类对宇宙物质结构的认识;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揭开“生命信息载体”第二级密码……

与此同时,我国自主创新的环境不断优化,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形成。各地各部门把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摆上重要日程。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制约人才的体制性障碍正在逐步消除。

在国家“千人计划”带动下,我国多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取得实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北京“海聚工程”、江苏“双创计划”、浙江“省级千人计划”……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进步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超级计算机、北斗系统、智能电网、3D打印、智能机器人、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先进生物制造、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我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加强部署,突破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重大前沿技术研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渤海粮仓”等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强医疗健康、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等技术和装备研发,支撑和保障公共安全;加强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勘探与开发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而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实现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领,依旧任重道远。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