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便民自行车 还要可持续

近日,河南省许昌市在全市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在市区建55个公共自行车无人看管站点,每个站点投放20到30辆自行车,实行一小时免费骑行、超时收费的标准,此举一出,广受好评。许昌的做法确实值得称道,但对

近日,河南省许昌市在全市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在市区建55个公共自行车无人看管站点,每个站点投放20到30辆自行车,实行一小时免费骑行、超时收费的标准,此举一出,广受好评。

许昌的做法确实值得称道,但对城市管理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应该说,便民自行车并不是许昌首创。早在几年前,全国一些城市尤其是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已经进行过尝试,但遗憾的是,这一举措在一部分城市出现了虎头蛇尾,有的进展不顺,有的还颇受市民诟病,好事之所以没有办好,究其原因,就是管理没有跟上。

便民自行车,听上去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具体实施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这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又要考虑可持续运转的问题,因此,把一件好事长时间地办下去,并且让群众满意,这确实考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与管理水平。

一方面,对财政管理就是一个考验。考验财政的不在于花了多少钱的问题,可以说,对于当今各级政府的财政而言,拿出资金购买几千辆几万辆自行车,这都不过是一点“小钱”,即便是一些贫困地区,也拿得出来,关键是,财政花钱要讲绩效,以许昌市区这1200辆自行车为例,财政不是简单地拨一笔款了之,而是要通过对绩效目标考核来统筹考虑预算安排。不用说,只有合理的预算安排才能给便民自行车以经费保障。问题在于,多少钱才是合理的?这个度如何拿捏?如何保证财政资金既能保证干事,又能控制住不被浪费,这需要一定的理财水平。

另一方面,对具体管理部门更是一个考验。财政一旦讲绩效,这就倒逼具体职能部门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必须确保政府在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我们必须承认,相当多的城市在管理方面还停留在粗放式阶段,这也是当前不少地方不能把好事办好或者办得不够好的深层原因。具体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谁来保证自行车的正常保养、维修等,既要保证市民的正常出行,又不造成公共资产的人为浪费。这需要管理者们创新管理方法,而这一点,需要多向发达国家学习,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

民间有一种说法,凡是私人财物都管理得比较好,凡是公共财物往往不好管理,把这句话放在当下,还真有一定道理。不过,笔者以为,许昌政府部门倒是可以充分利用这次便民自行车机会,创设一种市民爱惜公物的引导机制,在享受公共服务的同时,也不忘履行一个公民自觉爱惜公物的社会公德。只有政府、市民以及社会各方都能在一个点上释放出正能量,才能把一件事情办好。否则,任何好事仅凭政府部门的一厢情愿,最终都很难持续。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苗福生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