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尝俺种的西瓜吧。”42岁的杨景芳捧出她刚刚从日光温室大棚里采摘出来的西瓜,热情地递给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行,脸上洋溢着羞涩和微笑。随行的区妇联主席李金华告诉记者说,杨景芳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
“尝尝俺种的西瓜吧。”42岁的杨景芳捧出她刚刚从日光温室大棚里采摘出来的西瓜,热情地递给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行,脸上洋溢着羞涩和微笑。
随行的区妇联主席李金华告诉记者说,杨景芳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农民。过去,她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比较困难。2011年,按照国家政策,当地财政、妇联部门搭桥,她向当地的兰州银行申请了一笔2.5万元妇女小额贷款,期限2年,财政贴息。她利用这笔贷款,加上个人积蓄,建起了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开始种植西瓜、西红柿等果蔬。到2013年,她如期还清了全部贷款。2014年,她的日光温室大棚开始盈利,预计今年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
如今,在甘肃省城乡,依靠妇女小额贷款政策的扶持,全省66万城乡妇女走上了创业就业路,圆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示范效应:1户创业,176户跟进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是国家给予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一项政策支持。2009年7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小额担保贷款对象由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拓展至城乡妇女,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都能以个人身份申请8万元以内的贷款。此项政策出台以来,进一步帮助妇女解决了在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因地制宜,在实施该项富民政策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妇女主任王秀兰是该村第一个利用妇女小额贷款开展创业的农村妇女。她对记者介绍说,10年前,她高中毕业后曾带领村里的7个姐妹从事毛衣编织业务,后因市场饱和,她和丈夫转产搞起了蔬菜运销,并从中“嗅”到了商机。2010年,她决定建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正当她为资金犯难的时候,政府启动妇女小额贷款政策试点的消息传来,为她点燃了希望。这一年,经凉州区财政、妇联部门帮助,她向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了一笔4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加上国家财政给予的5000元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资金,在自家1.2亩的承包地上,建起了一个70米长、9米宽的温室大棚,并安装了自动卷帘机,定植了品名为“陇椒3号”的优质辣椒。成熟后的辣椒,每公斤卖到10多元,发展不到半年就看到了经济效益。
2010年,蜻蜓村进行村班子换届选举,第一个吃“螃蟹”的王秀兰,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委会妇女主任。
当时,蜻蜓村有不少妇女姐妹想利用妇女小额贷款进行创业就业,但大家思想上有顾虑,放不开手脚。对此,王秀兰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我贷了4万元,期限2年,国家财政贴息,以种植的辣椒计算,一年的最低收入是1.5万元,两年就是3万元,再加上发展设施农业获得的国家财政补助资金,仅靠日光温室取得的效益,两年内就能把贷款还清。”于是,在她的示范带动作用下,村里的姐妹们打消了顾虑,踊跃贷款搭建起了日光温室。2011年,包括杨景芬在内的176户妇女,累计申请小额贷款资金840万元,共搭建日光温室124栋,占地面积246亩,其中100座集中连片示范点一个,户均温室大棚面积达到了1.8亩。
杠杆效应:1元贷款,激活5元民间资本
同样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市也是利用妇女小额贷款助推妇女创业就业的主战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张掖市一直紧紧围绕着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受贷妇女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如以玉米制种、温室红提葡萄、高原夏菜等为主的种植业,以肉牛养殖、羔羊繁育为主的养殖业等,有力拉长了特色产业的链条。在一些地方,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他们从苗木(种禽)的供应、种(养)植技术的指导,到最后农产品的统一收购,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依托这些社会化服务体系,广大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有了保障。
如今,张掖市高台县依靠妇女小额贷款资金的撬动,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建起了绿色农畜产业市级示范点2个、县级示范点6个,新建了绿洋无公害蔬菜产销一体化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妇女人均增收5800元以上。
在地处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自2010年9月开始,该县通过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先后扶持创建了马蹄乡科技养殖小区等8个农畜产业示范基地,累计带动4000多名妇女走上创业之路。
武威市财政局副局长杜国万对记者介绍说,自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以来,该市凉州区就注入担保基金2.65亿元,为5.41万符合条件的城乡人员提供了28.2亿元的妇女小额贷款,中央财政贴息3.44亿元。截至2014年6月,该区累计贷款回收率达98.69%。
杜国万说,大量小额担保贷款资金的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了杠杆效应,撬动了发展资金。据测算,凉州区发放的28.2亿元贷款,累计撬动民间资金141亿元,在贷款周期内得到中央财政贴息5.03亿元。平均每发放1元贷款,可带来5元以上民间投资。在这种效应的连锁作用下,不仅有效解决了妇女创业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同时,还间接拉动了建筑、建材、包装、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财政加力,富民政策且行且规范
甘肃省财政厅金融处处长齐兴笃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甘肃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自2009年开始试点,贷款总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发放贷款293亿元,中央财政安排贴息资金29亿元,省、市、县安排担保基金23亿元,为广大城乡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他分析说,近年来,根据一些地方在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国家调整了相关政策。按照国家财政政策和甘肃省的实际,从2013年9月起,甘肃省调整、完善了相关扶持政策,将地方财政应承担的25%的贷款贴息资金,全部由市县财政承担。省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补助各地,增强市县政府的责任,避免人为扩大贷款需求,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去年以来,为了弥补各地资金缺口,甘肃省财政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争取中央财政给予大力支持,2013年安排贴息资金14亿元,预拨2014年贴息资金10亿元,极大缓解了贴息缺口。二是在中央财政贴息资金未到位的前提下,省级财政加大资金调度力度,同市、县财政共同垫付贴息资金,保障工作正常开展。三是规范全省担保基金补偿机制。在全省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一方面督促市县按照国家规定落实担保基金;另一方面,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省级财政尽力加大配套力度,以期用财政杠杆的引领和撬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东阳:落后村成了文明村该市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2
- 13省份遭受严重旱灾 直接经济损失212.7亿元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中央财政下拨4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 安徽省拨付财政资金28.95亿元促进营改增试点企业税负
- 我国大宗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10万亿元
- 财政新风扑面来——甘肃省财政改作风、提效率、规范资
- 50万公积金贷款转商贷 20年需多还18.6万元
- 中央财政下拨抗旱救灾资金3.8亿元
- 河南投入10.6亿元全力抗旱保秋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