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河口村话水

天气少有的凉爽怡人。7月的第一个周末,我和一群文友与一个老庄台有了一次短暂的邂逅。到达的老庄台位于淮河左岸,属于淮南毛集实验区河口村。庄台,一个“台”字即可想到它必定是高的,高到让大水难以淹没和冲垮。

天气少有的凉爽怡人。7月的第一个周末,我和一群文友与一个老庄台有了一次短暂的邂逅。

到达的老庄台位于淮河左岸,属于淮南毛集实验区河口村。庄台,一个“台”字即可想到它必定是高的,高到让大水难以淹没和冲垮。车辆穿行在绿色的原野中,犹如踏在返回老家的路上,一种在城中有漂浮感的内心似乎有了扎根的感觉。

车辆停在了河口村的村头,大家踏着一条泥泞的村道穿越这个河边的庄台。村子很安静,这时已经是8点多钟了,没有鸡鸣狗叫,也没有牛羊吃草。几幢二层小楼里走出几位大妈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并打听我们的来历。

进入一农户院中,一位60多岁的大妈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扒着窗户好奇地看着我们。我知道,在中国的乡村版图上,这里仅是其中的一个“空心村”而已,年轻人均在外打工,守候着家园的只能是老人和孩子。这户人家院中的一个大黑塑料桶里蓄满清水,我像回到自己的老家一样,随意地舀起一瓢水冲了冲沾满污泥的凉鞋,透心的凉水差点让我打了一个寒噤。大妈告诉我,这桶水是早晨自家水井里抽上来的,水碱过大,是不能喝的,只能留作一天洗菜刷碗之用,而家里用来做饭饮用的水得从淮河里挑上来。我担心地问,河水那么浑怎么吃啊!大妈说:“在水里投进明矾打一打就可以了。”我想起来,小时候我们家也曾经用过这个办法解决吃水的问题。看来真是:住在河边吃水难啊。几十年了,饮用水问题在农村,依然是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离开大妈家院子,来到了村后。难怪这个村子被称作河口村,村子建在坝上,村后便是河道。今年尚未涨水,村后堤内约50米开外就是奔流不息的淮河;也难怪此地又被称作老庄台,站在淮河堤内,看村庄,需要仰视,房屋、树木似乎是静立在一个高大的戏台之上。难以想象,这个村庄祖祖辈辈演绎了多少与淮河有关的故事。许是临河而居吧,村民们与我们交谈的全是与水有关的话题:这里,曾经是洪水频发地带,又是重要的泄洪蓄洪区域;1991年的那场大水,几乎吞噬了这里的一切;多亏国家重视水利建设,20多年了,这里抗御洪水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从河边返回村中时,又一位大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家歇歇、喝口水,她朗声向我们说到:“现在生活就是好啊,俺们这些老人,每月都有养老补助,生病住院又能报销;每天吃的饭菜比早前过年吃的都好。俺们现在的愿望就是能通‘自来水’,七八十岁的老人,天天挑河水吃多不容易啊……”大妈不经意的话语,让我们感动之后,又生出些愧疚。一个曾经为抵御水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村庄,政府只是尽到了该尽的责任而已,村民却如此懂得感恩;能吃上放心的水,在城里人看来是那么平常的一件小事,却是大妈们现在最大的愿望。想想,有着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又把自己称为文化人的我们,与这些朴实的村民的生活相比,还有什么理由不懂得知足、惜福和感恩呢!

离开河口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样是乡村,我的老家早在7年前就通过民生工程项目用上了“自来水”,没想到,这里生活在淮河边的人们,还在为吃不上放心安全的水而发愁。好在,政府“改善民生”的承诺永在,安徽各地也正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但愿饮用水管道能如蛛网般尽快铺满乡村,让更多的“河口”人都能饮用上一泓放心安全的“自来水”。祝福你,河口!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财政局)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段馥传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