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IMF:全球经济面临溢出效应风险国际金融环境收紧、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可能拖累两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9日发布2014年“溢出效应”报告。报告警示,由于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收紧,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出现结构性放缓,两者导致的溢出效应可能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9日发布2014年“溢出效应”报告。报告警示,由于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收紧,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出现结构性放缓,两者导致的溢出效应可能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因素,加剧经济的下行风险。在恶化假设情境下,这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产出下降1.5至2个百分点。

美国退出QE牵动全球市场

报告说,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转变正成为溢出效应的主要来源。其中一个主要趋势是,随着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趋于好转和稳定,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开始逐步退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导致未来几年全球金融环境不断收紧和利率上升,可能再度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并对其他经济体产生溢出效应。

随着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复苏,其货币政策开始逐步回归正常化。其中,美国退出量化宽松(QE)的行动最受瞩目。美联储自今年初开始削减购债规模以来,已将月度资产购买规模削减一半以上,并预计将在10月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削减最后150亿美元。此外,关于美国加息时点的讨论也在升温,大部分市场人士预计美联储将于2015年中期开始加息。

尽管美联储今年初正式开始缩减购债规模,但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从去年5月首次释放退出量化宽松信号时就已显现。由于全球金融市场预期发生巨大转变,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攀升,引发全球资产重新配置和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普遍出现股市下跌、货币贬值、资本加速外流的动荡局面。

IMF报告指出,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和风险主要取决于三大关键因素:推高基准利率的主要因素;能否平稳推进正常化进程;溢出效应接受国的基本面。一方面,金融稳定问题、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对央行政策的误读都将加大退出成本。另一方面,基本面较弱的新兴经济体受到负面溢出效应的冲击也更大。

事实上,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消息的充分消化,新兴经济体表现已逐渐分化,基本面较好的新兴经济体仍然受到投资者青睐,而外部融资需求较大和宏观经济失衡的新兴经济体则进一步走弱,其中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受到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冲击较大。

此外,报告还指出,发达国家进入利率正常化的步伐是不同步的,美国和英国将更加迅速,但欧盟与日本短期内仍将维持宽松,这将有可能使得主要货币的汇率发生巨大波动,可能给经济相对脆弱以及外汇敞口较大的经济体带来许多问题。

新兴经济体“回溢”效应突出

除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之外,新兴经济体对其他国家的“回溢”效应也是一大主要趋势。

IMF这份报告指出,与金融危机前相比,过去几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明显放缓,结构性问题突出,可能导致经济放缓的时间持续更长。这也可能通过全球贸易和金融渠道对其他经济体产生溢出效应,特别是对周边贸易伙伴的影响更大。

报告显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对于发达国家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根据IMF公布的数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1个百分点将使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平均损失0.15个百分点,日本因与中国紧密的贸易联系损失更大。此外,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资本输出国,且中国央行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一旦新兴市场受到冲击,中国或将抛售外汇储备以捍卫人民币,这将推高发达经济体的长期国债收益率。

报告还提出了新兴市场不断加强的“相邻效应”。过去十年,区域贸易和金融流动大大加强,亚洲地区尤为如此,主要新兴市场通过贸易、跨境融资和汇款等渠道会对邻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

IMF研究表明,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委内瑞拉这四个国家的增长放缓“溢出”效应尤其将对其邻国造成巨大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各国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新兴经济体的溢出效应或将更加显著。

此外,IMF还在报告中警告称,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可能会给东欧、中欧、中亚等多国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西方对俄罗斯制裁进一步升级,俄罗斯或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可能产生更大溢出效应,并波及多国。其中,俄罗斯经济走弱可能通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侨汇收入等多个渠道对周边国家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加强政策行动和国际合作

IMF此份报告强调,全球金融环境大幅收紧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结构性放缓带来的溢出效应可能同时发生并相互影响。在恶化假设情景下,两种主要溢出效应的双重叠加影响将导致全球经济产出下降1.5至2个百分点。

在如何应对溢出效应风险方面,IMF强调,溢出效应的来源国和接受国都应该在国家层面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行动,这有利于在全球层面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仅仅依靠各国采取更强行动不足以解决溢出效应问题,各国间加强合作对于缓解和对抗可能的下行风险、给经济较脆弱的国家提供支持变得更加重要。

IMF指出,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策略和与市场沟通的方式日益复杂。考虑到多重目标和经济增长、通胀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央行与市场精准而有效的沟通正变得愈发关键,发达国家央行应向市场说明货币政策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变化。较脆弱的发达国家,则需要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采取进一步行动,并努力使通胀达到目标水平。

对于经济较脆弱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国内需加强政策框架建设,改善经济基本面。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包括充足的外汇储备、低通胀、平衡的经常账户、深化的金融市场、强劲的潜在增长以及灵活的汇率机制,这些将有效地减弱负面溢出效应。此外,新兴经济体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和解决技术短缺问题、提高竞争力和商业环境等。

报告还说,国家间的政策合作也将有利于应对溢出效应。各国应该对可能的溢出效应与就此开展合作的潜在益处建立共识,这样能使发达经济体在保障市场稳定的同时灵活地促进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而新兴经济体也能缓解更深入和广泛的金融压力。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廖冰清 高攀 郑启航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