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浙江嘉兴:数字财政建设打开理财新通道

作为一名“老财政”,浙江省嘉兴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吴劲松的24年财政生涯,与财政信息化历程不谋而合。1991年,吴劲松从浙江会计学校毕业进入嘉兴市秀城区财政局时,正是嘉兴市财政系统计算机应用的第一年

作为一名“老财政”,浙江省嘉兴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吴劲松的24年财政生涯,与财政信息化历程不谋而合。1991年,吴劲松从浙江会计学校毕业进入嘉兴市秀城区财政局时,正是嘉兴市财政系统计算机应用的第一年。从用LOTUS1-2-3(早期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软件制作电子报表,到财政业务上系统,再到现在的数据大集中,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应用带来的改变,他都深有体会。

2013年年底,嘉兴市财政局财政综合业务系统一体化平台建设完成。这一凝结了嘉兴财政集体智慧的平台,开启了该市数字财政建设的新阶段。

“从2003年财政部启动金财工程以来,嘉兴市财政局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三个阶段,2010年之前是财政业务软件开发应用阶段,没有整合,各业务模块相对独立。2010年到2013年是一体化建设阶段,将业务数据统一存储在一个数据中心里。现在是数字财政建设阶段。”嘉兴市财政局数字财政管理中心副主任屠勇刚告诉记者,历时四年的一体化建设,该市达到了编码标准、业务流程、数据规范和信息平台等的“四统一”,实现了市、区、乡镇财政业务全覆盖,资金全流程,流程全贯通,数据全共享,为数字财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于像吴劲松这样的财政干部而言,仅是工作习惯、方式的改变已远不能适应技术革新,管理思维的转变是他们正面临的新挑战。

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率先上线使用

嘉兴市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全民社保的地级市。从2007年开始,嘉兴市逐步打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嘉兴户籍与非户籍之间的分割,建立起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各类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261.9万人,各类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59.8万人,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涉及管理的社保基金近180亿元。如何将这部分社保基金管好,是公共财政改革下,嘉兴市财政局的重要职责之一。

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嘉兴市财政局财政综合业务系统一体化平台中的29个模块之一。据嘉兴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所谓一体化建设,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数据中心、两大平台、三套体系和若干综合应用系统,即建设一个由市财政局集中管理的数据中心,实现业务统一存储和相互调用;建立符合金财工程标准的统一的财政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和财政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做好运行维护体系、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开发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管、决策分析为主要模块的综合应用系统,共计29个。

2010年上线使用的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社保资金的预决算编制、收入、支付、核算及存款管理等整个过程,以财政社保专户管理为核心,延伸到与财政业务管理相关的各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社保资金财政直接收付。据嘉兴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嘉兴市公共事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审核好的社保数据,被传送到市财政局的一体化系统中来,将社保经办与资金收支进行分离,实现社保经办机构管经办、财政部门管资金的管理模式。一方面,缴费人员在收到市社保局的缴费通知后,到各银行网点直接交(缴)付,银行在当天晚上结算时,便将款项清算到财政专户;另一方面,财政按月将社保各类支出款拨到各发放银行,银行根据市社保局提供的明细清单,将款项拨付到相应的个人(养老金)或医疗机构(医保金)账户上。所有收付数据同时返回到公共事务信息系统。“简单讲,就是现在社保收付,财政的账和社保机构的账是对得上的,无论什么时候,这两本账都是一致的。不像过去,社保资金由各级社保机构逐个征收,再逐级上报,由市级机构汇到市财政,从村镇到市级,中间的时间差在所难免,不到年底,财政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多少社保资金到账。”

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能在一体化建设中率先上线使用,得益于借力嘉兴市公共事务信息系统。据了解,该系统在2003年由嘉兴市政府提出建设,也称“嘉兴市民一卡通”工程,将涉及市民生、老、病、死的所有个人信息都集中到一个系统中,以便享受政府为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所谓用一张卡“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享受一生”,目前该卡已覆盖嘉兴全市。

一体化建设带来的“三通”与“四转变”

事实上,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影响是全局性的。

嘉兴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一阶段的各项建设目标基本完成,达到了上下级财政部门间、财政内部处室间以及财政与预算单位、银行间的数据“三通”,实现了操作层向业务层提升、业务层向管理层提升的阶段性目标。而数据的积累、沉淀,以及数字财政阶段已经开启的数据挖掘、洗涤工作,使得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正逐步凸显、深化,“目前已经发生的转变大概有四个方面。”他介绍说,即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的转变,从事后监督到全程即时监督的转变,从数据简单分析到宏观决策分析的转变,从单一部门理财到多部门联动理财的转变。

以部门预算管理为例,过去是以定额形式采用零基预算或增量预算的方法进行“编”预算,现在可以实现利用基础信息库、项目库进行“算”预算,大大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实现前移项目绩效评价至评审环节,使评审结果成为项目执行中的监督指标和竣工清算绩效考核依据,做到全程绩效评价;通过对财政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的分析监督,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的财政管理运行体系,如预算资金收入来源分析、预算资金支出方向分析、财务决算实绩分析、预算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分析等。再如通过税收保障信息交换与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单位间的涉税信息交换和共享协作制度,实现市区两级各部门单位和国税、地税间的税收保障信息交换,使税收征管由部门主导转向政府领导、由单一治税转向综合治税、由信息孤岛转向资源共享。截至2013年年底,6个执法协作部门共向地税部门传递涉税信息3.9万户次,20个涉税信息交换部门共向地税部门传递信息65.96万条。2013年,地税部门共比对问题类信息21.8万条,补缴税费3800多万元,并将801户漏征漏管户纳入正常税务管理。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周黎洁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