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初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金融业务P2P,即网络个人借贷,如今得到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青睐,平安集团、民生银行、包商银行等相继布局P2P。业界人士分析,金融机构此举意在加紧争夺小微业务市场。从20
本报讯 最初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金融业务P2P,即网络个人借贷,如今得到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青睐,平安集团、民生银行、包商银行等相继布局P2P。业界人士分析,金融机构此举意在加紧争夺小微业务市场。
从2012年年初平安集团上线“平安陆金所”至今,国内试水P2P的金融机构至少有5家。国家开发银行于2012年年底推出“开鑫贷”,是由国开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江苏国有企业力量打造的网络借贷平台。2014年,招商银行年初上线“小企业e家”,打出“足不出户,就能贷款”的广告语;包商银行6月上线网络理财平台“小马bank”;民生银行筹建的民生电商7月上线网络投融资平台“民生易贷”。
“在利率市场化和客户下沉的大背景下,近两年来一些金融机构正在加紧争夺小微信贷市场。”金融分析机构银率网分析师吴静淼说,银行旗下的P2P其实更像银行将小微甚至中小业务资产清出资产负债表的一个渠道。
“目前至少有两件事是金融机构P2P应该考虑的,一是优化投贷双方的用户体验,二是完善信息披露。若能有所突破,有助于P2P业务更快地成长。”吴静淼说。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金融机构布局P2P 争夺小微业务市场
- 公安部和央行联合发文: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假币过滤
- 山西专员办六步法检查银行票据贴现业务
- 打通线上线下 传统商场自救
- 海岛农民沐浴财政阳光——海南省财政贴息支持金融机构
- 快递服务业务收入今年将破2000亿
- 首批五千万元中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完成
- 镇江市国库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正式上线
- 福建“升级版”电子化采购平台上线涵盖三大类26项系统
- 工行与多家新西兰银行签署人民币业务合作协议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