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刘桓:预算收支管理混乱 小金库每年在1000亿元以上

财政部、审计署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8月份起,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也要规范政府的权力运行,杜绝不当收费,遏制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输送,在最大程度上

财政部、审计署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8月份起,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也要规范政府的权力运行,杜绝不当收费,遏制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输送,在最大程度上压缩“小金库”空间。

财政部、审计署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8月份起,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内,如以宽泛口径计算,我国每年发生的“小金库”资金总额或在1000亿元以上。

这一次,财政部与审计署联手治理“小金库”,通过分级负责、分口把关的工作机制,加大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力度,其成效值得期待。若操作到位,此举也将有可能从源头上斩断奢侈浪费等不良作风的“资金链”,收获“釜底抽薪”之功效。每年千亿以上的“小金库”,也有望暴晒于阳光之下。

一段时间以来,私人会所、培训中心等场所的奢靡消费为何难以绝迹?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补助的问题为何屡治不愈?驻京办等机构何以会成为官员“跑部钱进”的基地?这其中,既有预算收入支出管理混乱、不透明、乃至监管乏力的原因,也与各地各部门权力寻租,设立“小金库”关系甚大。

特别是,在预算公开的语境下,“小金库”客观上造成了转移公共财政资金、维系公权力奢靡浪费、乃至干扰财经管理秩序的恶劣后果。若继续听任“小金库”蔓延,不仅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等重大决定难以落到实处,也很难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权力惟有在阳光下晾晒,方能够受到有效的约束。同样,惟有管住了“钱袋子”,卡住了公务支出的肆意之手,方能够真正杜绝奢靡浪费。

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对“小金库”的治理行动可谓由来已久,一直都没有松懈过。但是几乎每一次治理行动过后不久,“小金库”都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其一,不能只是单纯地治理现存的“小金库”,还应该强力约束权力,规范权力运行,不能让权力方便地从社会、市场攫取利益。比如,有没有向企业摊派,有没有拿土地与开发商进行交易,有没有以出让建筑使用权为由让企业出资建设、装修,等等。上述种种行为都属于权力的寻租行为,是在出让公共权力以牟利。

其二,清理“小金库”不能完全依赖单位部门的“自查自纠”,而应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甚至可以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核查。这样,才有可能避免隐匿、遮掩乃至做假账的行为。早在2010年,媒体披露,广东省63个“自查自纠零申报”和“重点检查零问题”的“双零”地区和单位,全部发现存在“小金库”问题,经督导核查共发现“小金库”96个,涉及金额3200多万元。

实践证明,过于依赖地区和单位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很难发现真正的问题。让这些地区和单位自揭其丑、自曝其光,并不具有实践的操作性。举例说,大家都来“自查自纠”,即便是出于政绩的激励考虑,这些地区和单位也很难有认真查处自家问题的动力,更不要说从自家口中夺食了。

欲求彻底斩断奢靡浪费的黑手,必须切实推动政府预算公开,以预算细化、预算公开来接受公众监督,看好民众的“钱袋子”。同时也要规范政府的权力运行,杜绝不当收费,遏制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输送,在最大程度上压缩“小金库”空间。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胡印斌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