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山川飘荡飞翔的声音——广西财政助力经济社会和谐与提速走笔

(叙事散文) 一群鹰从河谷飞向苍茫山川,轻柔的翅膀滑出优美曲线,击风搏浪的声音在山川飘荡。他们从高山丛林飞向远方,飞翔的速度迅猛,飞过的山川百花竞放……在我走完今日广西大地,满怀喜悦地感慨它发展为何惊

(叙事散文)

 

一群鹰从河谷飞向苍茫山川,轻柔的翅膀滑出优美曲线,击风搏浪的声音在山川飘荡。他们从高山丛林飞向远方,飞翔的速度迅猛,飞过的山川百花竞放……在我走完今日广西大地,满怀喜悦地感慨它发展为何惊人之快,在难以寻找极佳词语形容它发展美妙状态时,高山上那鹰群绘声绘色的精巧飞翔,恰似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昨天和今天的发展迅速和壮丽景象,也生动表达了广西财政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大提速”的精彩创新所在。

广西越来越迷人,而迷人的大美里,看不尽的是那一朵朵迷人的花朵

鹰,永远在追赶太阳。

一群追赶太阳的鹰,拥抱的是满怀阳光和宽阔大地。

广西越来越迷人,而迷人的大美里,看不尽的是那一朵朵迷人的花朵。所有的大美,无不是由一朵朵大和小的花朵组成的。让我去欣赏这灿烂的花朵吧。

先看到的花,是“太阳花”,那是龙州县天琴艺术团绽放的八朵“太阳花”。这里的壮乡民间传说《寻找太阳》,引人想象太阳的更多美妙。有关太阳出山降临人间的故事版本诸多,八位壮族姑娘从天琴上旋转出来的这个传说给我留下了绵长的脆响和蕴味。八个女孩一字排开,怀抱天琴,脚踩响铃,一双纤巧手指抚动琴弦,阳光便从那仿佛会说话的指尖弹出。一粒阳光弹出指尖,撒下一片阳光。她们弹出的是万千粒阳光,便组合成了太阳的故事——

远古时候,大地沉睡,夜色漫漫。一个叫妈勒的壮乡汉子难以承受黑夜的暗压,决心找到太阳神。征途苍漫,他不知太阳神落脚何处?无望迷惘之际,天翁指点汉子,没有音乐呼唤,太阳神是不会露面的。说毕天翁捻下自己两根胡须,系在汉子装水的葫芦上,一把天琴诞生。汉子演奏出美妙音乐,太阳神便随着琴声下凡人间。

天琴的妙音暂时安歇。从远古走来的太阳到今天都未曾改变使命,用硕大的宫腔继续孕育着壮乡幸福的儿女。今朝,改革热流使这里的山川河谷充满生命的芬芳,人畜康乐。太阳把一个骄傲的、永不过时的春天留在这片热土上!

太阳点灯,领袖添油。

遍地潮动,山川生辉。

晨曦中,我走出天琴艺术团,站在微风拂动的街头,谋划我的广西大地之行。车轮刚滚动,天气就预报,云量增加,间或小雨。空气质量状况:优。

涂过漆的岁月不仅精神,而且崭新。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初。

10年前,在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一河之隔的地方,有一片荒草乱树丛生的沙石滩。不足一万人分布在偌大的地面上,88%是壮族。腐烂在地上的枯枝败叶,稍有风动就复盖了人走车轧的路面。当然公路也不少,只是一旦通到乡村立刻就变得土头灰脸。青黄断开的乡野,穿风戴雨的村舍一座连一座。夜间很少有路灯,伸手摸到的是冰凉的墙壁或村屋。有人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从南宁来乡下探望亲戚的人,背着一袋精米,下了汽车没有赶上末班车,只好步行。累了,他便坐在路边歇了一会儿,谁知这一歇米袋好像增加了分量,他怎么也背不动了,只好打电话让亲戚来帮忙。

这个地方就是今天被国家命名的“中国糖都”崇左市,一个已经具有245万人口的边陲重镇。制糖业是崇左市主要支柱产业,它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甘蔗生产第一大城市,甘蔗产量以及糖产量均占广西1/3、全国1/5。它所管辖7个县(市、区)中有5个被国家发改委定为甘蔗生产基地。

不止是崇左,近年,广西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最让人感到骄傲的是,仅2013年广西境内5条高速铁路同时开通,建成高铁里程1137公里,建成高铁里程约占全国高铁总里程的十分之一,位居各省(区、市)前列。高铁在广西开通对连接内地,对接东盟,带动中南西南入海口,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等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广西高铁的开通,也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广西经济以及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提速。

崇左,在你左岸我看到新修的高速公路上装货的大卡车络绎不绝。在你的右岸,我看到了新农村蔗田流满芳香。10年并不长,不单单印证了时间自身存在的价值,更深刻植入人们思想的是,我们体验了催生这座城市诞生的人的生命里程以及社会制度的无法抵拒的正能量。

“一棵棵甘蔗支撑起了一栋栋楼房”。这是我在崇左所辖几个县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甘蔗何以如此神奇?那是因为这些年来,蔗农从政府组织开展的甘蔗高效节能灌溉和“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整合流转中,获得了鲜活的经济利益。土地走出各家各户以后,租给企业经营,由政府和企业各一半给蔗农付给租金,极大地保障了甘蔗的单产和品质。蔗农老宋打了一个朴实得让我难忘的比喻:“冬天,我脚冷,总想得到一双棉鞋。政府给了我一双棉鞋,一双棉鞋的温暖就是我一冬的温暖!”

在自治区财政厅挂点村埂宜村上灶屯,我们坐在老宋家新修建的273平方米的两层楼房里,分享一个蔗农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他家原先只有90平方米的两间砖瓦平房,修建楼房时花16万元,政府给补助4万元。两年前老宋有6亩甘蔗田,分散在七梁八沟13个地方,最小的只有2分地,最大的也就1.1亩。他退伍回到农村后怀着军人的豪情,本想甩开膀子干一番事业。可是这些边边角角的13块小地,并成一大块,6亩变9亩,眼瞅着心里就宽敞。这让蹲在农屋中沉寂了好些年的老宋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兴奋点。他的土地由一家公司经营,每亩田每年由政府和公司付给他1万元租金。全家收入丰盈,口里流露着甜蜜。

出了老宋的家,我看到上灶屯45户人家,都像老宋家一样,清一色的二层楼房整齐化一地站成三排。阳光下,散发着明丽的光辉,仿佛一捏,就能挤出农家乐来。在农村不断耸起的楼房,已经不止是单纯的建筑上的概念,而是投射出更多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此刻,我看到几位老人在楼前的空地上正说说笑笑地打着牌。如今的农民从各自的小田里走出来,如同一滴水汇进了一片大海,有的开汽车,有的做工,有的盖楼房,你根本无法从普通人群中把他们分辨出来。虽然他们曾经嚼过酷暑,也嚼过寒冬,如今都过来了。腰包鼓起来了,脸上浮着笑容,有时也许滴几点眼泪。只是紧闭嘴巴,不多说,把幸福珍藏在自家老宅的屋脊上,让你去猜吧。他们心里美着哩!

还真有四位蔗农的心事叫我好一阵猜测。他们是崇左市江州区庆村屯的龙永华、陆志华、农张韦和陵敏。四位都是40岁上下的“70后”新型农民。张扬在他们眉宇间的那种不安分守已的个性,让我们必须要把创造未来农村新生活的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我不是说他们张口就滔滔不绝,绝不是。恰恰相反,我在他们面前坐定后,许久没有一个人说话。但是给我强烈地感觉他们是有话要说的。果然,在我一个个点他们的名字时,他们像一块炭,被我引燃了。

这四位都把甘蔗田租给了湘桂集团产业园,自己每月可以领回政府和集团付给的400元的回报。他们当中有的还由当地财政补贴买回了耕地机、小型运输机什么的,可以在产业园做工,按其工作量另外付给不同报酬。如果不愿意在产业园上班,谁也不会限制他们的自由选择。那位买了耕地机的蔗农张伟就放出了这样的话:说不定哪一天我高兴了还上北京去打工呢!我和他们交谈得投机了,熟悉了,同桌用餐时他们风趣地说:“我们现在都当上地主了!”这当然是幽默话。现在过着衣食不缺的生活还会有烦恼吗?还会有追求吗?有!不管生活的版图规划出在眼下看来多么称心如意的生活,也很难满足这些新型农民那一颗随遇而不安的胸怀。他们志在高远,怀揣更高的目标,有更美好的追求。他们希望政府给自己提供更多的赚钱机会,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才能。他们甚至还提出政府给他们的土地报酬太低,应该像国家扶持粮、棉、油等其他经济作物发展政策一样,给糠料作物以同样的财政补贴。话题一转到扶持政策上,在坐的市财政局和区财政厅的同志马上接上了话茬。他们说,李克强总理关于出台支持广西糖业发展政策有指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尽早落实。

坐在角落的一位一直很少说话。多次事实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沉默的少数人”。于是,我希望他发言,没想到他只说了一句:“我想赚更多的钱,做慈善事业。现在农村还有不少人生活比较困难。”我用惊异而钦佩的眼光看了看他。事后我得知正是这位老弟,曾经进寺庙求卦,把命运寄托在一块薄薄的竹签上。当他从老道手中接卦看到自己落满尘埃的名字那一刻,似乎才发现命运像一串佛珠早就散落一地,终生也捡拾不尽。走出庙门他就痛下决心,老老实实当好蔗农,今生要为自己也为那些企望寻求安道乐平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四位蔗农的畅想,还有他们要求,也许在当下一时难以得到满足。但是能看得出来他们仍然坚持要呼吁,要力争。所以有人这样开玩笑说:“他们已经当了‘地主’了,还想成为‘资本家’!”我很高兴结识这四位蔗农,也很赞赏他们这种“好高鹜远”的襟怀。因为这是我们今天生活中,常常呈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可贵之处,允许、宽容、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谁也不敢断言,也许正是在今天看来他们身上这些固执的性格,就是导致他们尔后成为富豪和慈善家的特定元素?

海边升腾着飞翔的气势。海边将成为广西今后耀眼的明珠

广西海边升腾着飞翔的气势。海边将成为广西今后耀眼的明珠,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一颗闪耀金光的明珠。汽车穿行在宽广并不笔直的公路上,微风像抖动的篷布在汽车外面滑响着。广西的公路大都半遮半掩在浓荫之中,车子随着坡度忽儿高忽儿低,犹如一只快艇行进在碧波上。在内地很少能遇到的公路在这里都能见到,有时沿着弧形的海岸线行驶,有时在一片绿得冒油的甘蔗林里穿驰,有时又飞奔在临近国界的国防公路上。我经常能看到路边的树上缀着已经成熟的红红的或正在成熟的青青的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醇香,仿佛伸手就能抓一把。在这样的公路上跑车,飘涌在我们心中的那种清爽、湿润还有芳香总是挥之不去。这使我联想到,这些年生活在首都的人心中那种诉不完的憋屈,出门就堵车,有时一堵就半个小时,甚至更长。尘蒙蒙的天气,沙尘、雾霾交错弥漫,一年间难得有几个清静日子。我有个朋友,他花光自己的积蓄,还从儿女身上蹭了几十万元,在郊区买了个小产权的小院,种菜,栽树,养花,还在院里挖了一条小溪,堆了座假山。别人说他把自己那块小天地营造得跟小皇宫一样。可是他总得出门呀,每天上下班,吸的是跟大家同样的污浊空气,乘公交车坐地铁同样挤得肩膀酸疼,还常常耽误时间。别人取笑他,你就窝在你那小皇宫里别动了。这可能吗?现在我坐车行进在广西的林荫大道上,满眼是绿树碧草还有鲜花,清风拂面,细雨润心,大自然给人们的神奇、美丽,多好!

这里是中越边境的大新县,这里的风景一边热闹,一边寂寞。

雪白的猛兽,从丛林怪石间跳奔而来,汇成浩大兽群,扑向万丈悬崖。它雄壮的扑跳,拉成巨大的天帘,便形成气吞山河的奇观——广西德天大瀑布。它不属于中国大新县独有的瀑布,河中是国界,瀑与河半中国,半越南。对岸是寥寂的,寥寂地内看到鸟飞和云飘,没人观赏这仙境,瀑布在孤寂地嘶叫。这边很热闹,我涌入人海,去观赏这震撼人心的风景。这么绝少的壮景竟然没人欣赏,竟然被白白流逝掉,这是让人不可想象的事情。没有人欣赏的风景有点像没有观众的演员,有点像自唱自演,有点寂寞,有点被冷落。

那边的河岸,为何死寂般地沉静,原来有它的缘由,它没有观赏美景的游客。河对岸尽现绝美风光,而贫穷把美景忽略了,也让美沉睡着。他们还很贫穷,没有游客光顾,就没有开发它的经济实力,没有人领略的再美的风光,也是一片没有生机的荒原。山野的美景里,有星星点点的草房,那应当是山民的房屋。这是中国边民几十年前的房屋,中国边民早已住上了别墅式的小楼。那边的边民还是贫穷的。贫穷的人们,是无心思观赏美景的。赏玩美景,在美景里消闲,那是衣食无忧人们的追求。大新县这条宽阔的山道上川流不息的人与车,山边高大宾馆里住满了赏景的人,瀑布边挤满了游玩的人,人与车、漂亮的宾馆与村民楼房,还有夜晚彩色的灯火和动人的音乐,是让任何一个陌生来客不会寂寞的仙境。如若没有蜂拥而来的游客,哪有这坦然的山路,哪有闪亮的宾馆,哪有村民精美的别墅,哪有这偏远山边的热闹与繁荣辉煌。而这些人和物景观的后面,是我们大家园的福泽,使这偏远僻境光芒四射。

我为广西这样祥和繁荣的边境着实高兴。

汽车继续在青山绿水碧草间畅行,另有更别致的路景引起我关注。我常常能看到一些亮闪闪的标示牌从车窗玻璃上闪过:

奉村炮台——中法战争遗址;

龙州起义纪念馆——红七军、红八军军部旧址;

龙州铁桥阻击战遗址;

百色起义纪念馆;

龙州“胡志明小道”;

徐霞客最眷恋的地方——清水河古渡。

……

广西大地上,重叠着多少沧桑岁月的足迹,一卷历史长廊。此刻随着我们车轮的飞转,这些凝重的场面卷着阳光徐徐打开。我仿佛听见在岁月深处传来戎鼓催征,又仿佛看见更深处是锈蚀的锋镝、短戟,还有威武勃勃的征战身影……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行。无论传说与现实多么遥远,存在着何种差异,人们回忆中的反思,反思之后的沉醒是必然的。当你盯着当下的幸福或者某些切肤之痛时,总会超越一时一事而获具了历史的穿透力,于是对历史的悟彻、对现实的满足、对人生的感知,有了新的拓展。春风里,我们不必担心寒雪不化,在太阳下面我们不敢做出不干净的事情。

我们往往忽视被树丛抱在怀里的果子,我们常常弄不明白哪是田野哪是沼泽,其实只需站在太阳面前行一个注目礼,就能从拨开残雪中看见一条新路。这让我想到了流传在壮族中的那个寻找太阳神的妈勒。他遇到了天翁才请来了太阳。如果妈勒晚好多好多年寻找太阳,没准给他指点迷津的不是天翁,而是邓小平之类的高人。

广西今天这热流滚滚的崭新生活里,注入过邓小平他老人家及许多老一辈革命领导人太多太多的期望和血脉。

我还要说的是,我们今天所有的改革和创新,就本质而言,都是尽力对传统的延伸和拓宽。太阳是永远不过时的,就像《寻找太阳》的故事今天仍然被十位姑娘百唱不厌地在天琴上弹唱一样。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太阳照过的山坡,永远都是向阳坡。

我们走在今天的阳光里,也走在昨天的阳光里!

我们来到中国南海北部湾湾顶的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它地处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背靠中国大西南的经济腹地,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发展空间,是走向东盟及国际市场的门户,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十分重要的桥梁。周边拥有由高速铁路、远洋运输、航空运输构成的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开发区主要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粮油、浆纸、现代物流、出口加工等产业,重点打造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园、综合物流加工园两大千亿元产业园区,建设造纸产业园、粮油产业园和行政商务区等相关功能园。开发区内设有钦州保税区,相邻北侧设立了中国马来西亚产业园。

这是今天的钦州港,一年四季都闪烁着金光。追回到过去,二十年前,三十年前,这里的一些人和事,还有村庄,忧伤的或者不忧伤的,真的让我们来不及叹息。这样一个中国沿海新兴的大型重化工业基地,回到80年代甚至在90年代初,还是一个小岛,岛上很不规则地分散着一片渔村,一间又一间类似茅草房的矮屋,没有轻重地扔在路边。路?那也是路吗?你很难说得清那路是在村子中间呢,还是村子是在路的外面。路面太窄不消说了,还不时坎坎绊绊地打上一个结巴——不是水洼就是干坑。你要到张家去或从张家出来要去村口,总得随这此“结巴”绕好些弯才可以抵达。

这个村子叫果子山村。只是它并不是一个村,而是三个。另外两个村分别叫厚福沙村、竹龙村。由于三个村子没有明显的村界标志,再加上果子山村有些人家的房子挨上了厚福沙村,而厚福沙村和竹龙村又合用一口井吃水,这样谁和谁就很难分辨了。这真是你家开窗看到的是邻村的门,而邻村的人出门一不留神就踏进了别村的街道。一句话,这个岛上三个村子的渔民和睦相处,共享解放后一天比一天幸福的生活。要不,钦州港建成后,怎么能把这三个村合为一个社区:果子山岛居委会。

那时候,岛上无电,煤油灯把家家屋顶熏得结着黑痂。三个村合用两口泉水井,缺水,常常是住在岛外龙门镇上的解放军用登陆艇送水进岛。渔民外出到镇上买日用品,极不方便,要么求助搭别家的打鱼船,要么等送水小艇来了凑个方便。后来,政府在岛上修了路,路可以通到每家门口。也通了电,渔民过上了称心如意的日子,心里亮堂。再后来,有了交通船,5毛钱一张船票,来回票。再说商店、书店、邮局、理发店……岛上应有尽有。再再后来嘛,就修建钦州港了,果子山村要变成码头了……

那是1992年初春,一队建设大军开进小岛,开港战斗打响。政府的小喇叭成天响着告诉渔民们:码头建成后,来来往往的船只在这里停靠,发展经济,渔民的生活会越来富裕。同时政府号召,修建码头是大家的事,渔民们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渔民们说,国家拿出财力在咱家门口修港口,改变小岛贫困面貌有出头之日了,我们就应该参加建设。他们除了组织义务劳动外,都自愿捐款捐物。当地机关、工厂的不少工作人员还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捐出来。那时渔民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他们自有表达自己心意的方式。有的拿出从箱底翻出来的几件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有的送来省吃俭用余下来的口粮,有的捧来了准备买棺材的钱……东西不在大小,心意可以撑起码头。就如同一根根甘蔗撑起了一栋栋楼房是一个道理。不同的是甘蔗是政府的财力给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才有了强大的支撑力;而这一件件来自渔民的简朴衣物,是民众出于对国家的感恩,给码头撑起的一臂之力。于是,我搜集到了一篮鸡蛋的故事。这位老大娘手中的鸡蛋超越了物的本身,它是人民性的光辉……

孙大娘中年丧夫,一儿一女靠助学金读书到大学、中学毕业,如今都已参加了工作。当时儿女们都尽各自所能为建码头捐出了衣物和工资,他们一再告诉母亲,他们是代表全家捐赠的,自然有她的一份。可是老人家却坚持认为家是国家的家,每个成员都应该为国家出一把力。平时老人养了几只鸡,卖鸡蛋解决家里的零用花钱。她提着一篮鸡蛋送到了工地指挥部。

一个人捐出一篮鸡蛋,另一个人捧献一袋大米,还有一个人送来一包衣物……小吗?确实微小。可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由一个人一个人的故事组成的。一个人创造的故事是微小的,最微小的才最真实。一滴水与一片大海,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我们总是喜欢从看一个人的历史开始走进一个时代。果子山岛上的一个一个渔民,渔民创造的一个一个的故事,足足可以把码头支撑到比翅膀更高的位置上。

看着钦州一点一点地从三个渔村变成一个国家级大港,也是一个人又一个人见证着。每个人的不同经历见证着港口方方面面的巨变。我认识的这位叫黄枢余的老人,他今年99岁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就融进了钦州港的历史。小历史与大时代。黄老精瘦的身板,很结实,尤其是那张脸,紫膛色,好像从崖畔敲下来的一块岩石。他就坐在我对面,像一垛黄澄澄的粮粧蹲在田野上。我们对视了一下,我看到了一张深藏着岁月的脸。这张脸使我相信没有任何一种化妆品能使人的脸盘如此坚毅。

我说,老人家,99岁就是100岁了。再过十年八年,钦州港建设得更好了,你老还能看得到!

他笑笑:借你吉言,下次你来采访,我还给你讲钦州港的故事!

我说:你就说说渔民们搬家的事吧,听说你们家搬迁了五次!

他摸了摸厚厚的嘴唇,话匣子打开了。

搬迁,这是果子山岛上2400多渔民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港口要建设要发展,不可避免地就要涉及到他们的利益。搬迁让他们既舍去又得到。依恋不舍地舍,称心满足地得。第一次搬迁在90年代初,刚开港,那只是一部分渔民腾出地盘,搬到了政府给他们搭建的过度房。一年后才住上了新房,平房,蓝砖墙红瓦顶。一样的模式,一样的亮堂。千百年来岛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样惹人上眼的建筑,远远地瞭上一眼,心里就爽快好些天。黄老说,那时候物价不高,只花了不足两万元新房就立起来了。就说我家吧,我只拿出了一些建房材料,乡亲们出力帮忙,其余的花消几乎都是政府掏的钱。可是,渔民们把新房的气味还没闻够,房子还没住旧,码头要扩建了,腾地盘,他们又得搬家。这一回没有过度房,政府已经在别处盖好了新楼,当然是统一的格式,渔民一次性就住进去了。这是2000年的事了。

“算上那次住过度房,这该是第三次搬迁了吧!”黄老扳着指头计算着。

“第四次呢,新建的楼房,怎么又要搬迁?”我问。

2009年,港口要新建一个化工厂,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厂子,腾地方,需要一部分渔民搬家。没说的,以大局为重,再说已经习惯搬家了。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那块地面上就人去楼空。如今,我们这些第四次搬迁的人在过度房里已经住了四年多了。永久房也是政府为我们盖的楼房,无论是外观还是房间的设计布局,都比过去的搬迁房更上一层楼了。估计撂罢年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更上一层楼!老人家,你这个比喻太有深意了!”我赞叹道。

旁边一位中年人接上去说:他是文化人,老学究,当了几十年中学老师。

我多看了老人家几眼,外表依旧那么平常,学问都在肚里装着呢!

黄老接着说,每次搬迁盖房都是政府拿出一大半的钱,另外每个人还有2000元的搬迁补助。好着呢!

我问:现在渔民都享受哪些福利?

黄老的记忆力超常,一口气说出一大串:12年义务教育全免,医疗费可以报销80%,生活困难补助每人每月100元,无生活费来源的人最低生活保障每月480元,水电补贴每月26元,男60岁女55岁可以享受养老保险金……

老人和渔民当然也有挠心的事,他们说:环境污染亟待解决。眼下港口的工厂很多,越来越多,天天冒烟。不管是刮东南西北风,我们都得吃烟尘。谁都盼着早一天过上风清月朗的日子……

99岁的老人了,脑子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枯燥的数字没有干涸,为什么?因为钦州港轮船上每一声汽笛长鸣都是他的心声,码头保税区那一面面五星国旗拂动在老人心间。

有太多美得让人心疼的地方,广西财政在唤醒“睡美人”

很有意思,我和黄枢余老人交谈时,一直联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徐霞客。黄老几次提到徐霞客,他当年在广西写下了1.4万字的《徐霞客游记》,黄老让我有兴趣时找来读读。

我们来到徐霞客到过的上林县。汽车一驶进地处广西腹地的上林地界,陪同我们的财政厅的小卢就告诉我们,这里是集避暑、度假、观光、休闲、娱乐、科考为一体的风水宝地,人们称它是首府南宁的“后花园”。难怪它把一位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留住54天,足见此地的山川之秀、民俗之纯、石山岩洞之奇,是多么迷诱人!

我们特地从“古渡口”登船,在清水河上上行。广西财政人说,广西有无穷的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旅游是广西财政要着力做好的事。上林是“睡美人”,财政旅游开发上,有很多“大动作”。这条“古渡口”,就是黄金水道。1929年徐霞客就是从这里登上小船走游清水河的。如今徐霞客虽不在,山还在,水也长流。我一上船,仿佛有一个人猛推了我一下,恍惚中船已离岸漂流在河面上了。小船在平静的河面上独行,寂静得空落落的感觉。总有桂花从岸树上缓缓落下,像乡村的灯盏,星星点点,有的被水淹没,藏匿起了纯洁的忧伤。河道时宽时窄,有时还折一个回水湾,小船快慢有序,自在行进。河上或岸边总有景物在眼前闪出时,我都会无一例外地联想到徐霞客。远远的河面上渗出一座小桥,我想到了《游九里日记》里的通仙桥;岸上绿荫中露出一片红红的屋脊,我想到了《江右游日记》里的铁佛寺;一股小溪从眼前的崖头跌下,我想到了《游五台山日记》里的跑马泉……

人们对流逝于岁月中的生命需要时时回望。走一趟清水古渡让我将徐霞客的一段路复活。刮过去的风又让它刮回来,在自己的身上多留一会儿,这样我会把今天的生活抱的更紧。

当晚,我们投宿大明山龙山大峡谷景区的生态农庄上干排村。这是头年才开张的一家小饭店。吸引我的是这里的自然环境不但古朴悠美,而且还很讲究。讲究,是说四栋客房别有一番野味、情趣。它修建在深山一个坡面的四层台阶上,一台一栋平房,灰墙红瓦,远看好像一栋四层楼房。老板蓝志坚是一位很纯朴的农民,只是悄不声为客人送这递那,很少有话语。他的帮手是一位长得很精悍的年轻少妇,我猜想该是他的妻子了。这样一男一女性格有明显反差的“夫妻店”,也许更能招引顾客。

我问那男人:建这个饭店花了不少钱吧?

他一笑:“庄稼人手头紧,修坡整地靠力气,远亲近邻都来帮忙。材料也是自备。政府给贷款20万元,这样饭店就成了!”

这时坐在旁边饭桌前就餐的一位据说是村委会副主任的中年人说:政府出台的扶持微小企业的政策太及时了,眼下农民想办的事很多,可手头缺钱寸步难行。小额贷款真给乡办企业添了翅膀。就说这一带山里吧,像你住宿的这样小饭店就有三家,全是政府贷款办起来的。

我又问那男主人:你的生意还兴旺吧!

没想到少妇抢先回答:“刚开张,说不上兴旺。反正每天都有人来吃住,账上总会有些收入。我们想在三年内把贷款还清,要不当家的心里总不落实,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她说着举手指指男人,我这才看见她手腕上的翡翠镯子比春天的颜色还绿。她又回头对我说:“也托你们各位的福,多多给进山的人美言几句。这儿山清水秀的,是延年益寿的好地方!”

从饭店上面往下数,第四层是在山坡上削出来的一块平台,修了一个游泳池,温泉水。我们来时就看到好些游客伸胳膊展腿地在水里泡着。歌声笑语,搓手搓脸,满池的生命质地。

那夜,十点来钟天下起了雨,哗哗的雨声是爽舒的催眠曲,我却毫无睡意。总觉那雨滴一点一点都滴在我耳畔,犹如小草儿慢慢嚼草的声音,清晰得让人无法合眼。那是农人背兜里的阳光,那是雪山上青草的气息。我忽然有了读书的欲望,便顺手拿起枕边的《徐霞客游记》看起来。雨夜,又是在广西徐霞客最眷恋的这个地方,读这部书,这书里隐藏着多少风景,大风景套着小风景。300多年前被一位曾经的老人讲过,现在读起一点也看不出他苍老。我从过去的书中找过去的山及山中的寺庙,找过去的水及水上的桥,找过去的岩洞及岩洞品的苔藓……我并不愿意回到过去,也不想死守今天。我一直走在路上,我想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一条两条昨天的路,通往今天。

读书,我读着读着忽然看到窗外闪出点点光亮,原来对面山坡上托出村庄的灯光。这夜,我读着徐霞客相信黑暗也是有光的。

昨天的故事,毫无例外都会在今天有个水落石出。要么像徐霞客的光芒继续闪射光芒,要么像下面这个三个“钉子户”和六个烟囱的故事灯灭灰飞。这个故事是上林县财产局吴晓东书记讲的,发生在景区建设中。

这个时代给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实现梦想的机会。人生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你数十年追寻的生活,一分钟前还是只能回味,下一刻就会在你身上出现。我在这里专指农民。景区建设让不少农民过上了城镇化生活,平房换成了楼房,庄稼汉变成了打工者,告别了穷日子过上了新生活。身子进了城或准备进城,思想却留在原地。作为政府在组织农民走进新生活之前和之后,既要给他们温馨的念想,又有沉重的责任给他一盏导航灯。这样,我们和他们才能在纷乱喧嚣的现代时光急速流转中,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有序不乱。这样,每一片风景才都有成长的土壤。

三里·洋渡风景区、大明湖风景区、大龙湖风景区、金莲湖风景区,包括徐霞客公园,都已成为上林县享誉四方的名片。在打造这些景区时财政都会尽力优先给予支持,先后拨款数亿元。却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了旋逦的景区,对抗泥土一样淳朴与坚韧的民风。开发龙母湖景区,征地1300亩,涉及三个自然村126户农民的搬迁。县政府以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远见,多次协调、平衡财政与管委会的关系,要在景区内为搬迁农民建造一个风情小镇。老板投资上亿元,政府拿出6600万元。具有广西民族建筑特色的小镇,农宅、学校、医院、幼儿园、商场、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这项体现“用之于民”的工程深得农民欢迎。就在绝大多数农民兴高采烈地搬迁时,却有三户按兵不动。做工作也不行。他们各有自己的要求。其中一户人家的女儿外出打工,前不久已经在外地成家,现在要搬迁了,硬要给女儿争一套搬迁房。另外两户都在家里人口上有虚报,要求增加分房面积。黄伟京厅长多次讲过,财政干部对于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民生保障和改善的事情,认准了就要甩开膀子大胆干,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县财政局的同志配合有关人员调查多次,弄清真相,充满温暖而公正的谈心,终于让他们同意按规定搬迁。

在打造徐霞客公园时,滑石加工厂、砖厂等几家企业的6个烟囱很不守规则地耸立在景区外面。损折景点形象,污染环境。经了解,它们有的是违章建筑,有的厂里已停产仍未拆除,有的陈旧老化需要改建。该舍的要慷慨一些,留不住的要断然一些。县里与这些企业进行勾通,炸掉了六个烟囱。爆炸声也许颤痛了一些人,但也震醒了一些人。要带走一些什么,也要留下一些什么。

留下什么呢?一张邮票。它的诞生地就是我要访问的大新县明仕山庄。

六月,阳光穿不透的盛夏我走进明仕山庄,被浓浓树荫笼罩的一块田园。虽然只留宿一夜,但是它烙入我脑海中的记忆却实在难忘。整个山庄座落在一片明沏的湖上,从走进山庄到离开,就这种感觉。湖是引来明仕河水修建的人工湖,客房、游泳池、戏台、娱乐场所几乎都在水上漂着。尤其是水上餐厅太让人享受了,你坐在餐桌上吃饭,抬头侧望,湖面上倒映着十多座山峰:观音山、佛背山、火爆山、官帽山、龙头山……当你的筷头夹起饭菜送到嘴里时,恍惚间你会觉得是将山挖了一部分放进了嘴里,恰好这时一阵轻风拂动,湖岸树梢遮住了山峰,你便顺理成章地觉得那一筷头山咽进了肚里。多么富有诗意的刺激呀!湖边的景色四季有别,三月的柳丝在岸边飘荡,六月的风荷满湖初绽,冬雪中翠竹绕湖亭立……置身于明仕山庄,你会想到西湖的秀丽,想到漓江的清静。

这个观景点很特别。它让我站在一个角度,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在我住的客房二层楼的拐角,清楚地看到了那张“桂南喀斯特地貌”邮票的取景地,锯齿状的山峦倒映在水面上,湖光山色,水天合一,桂南好风光!2004年国家发行的这套《祖国边陲风光》的邮票,共12枚。桂南山水系其中一枚。12枚邮票取景于全国12个风景点,不仅展现了祖国独特地边陲风光之神韵,更浓缩祖国边陲的稳定与繁荣。毫不例外,诞生于桂南的这张邮票,浓缩的是广西的稳定与繁荣。

一张邮票,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一片地域。明仕山庄,产生诗情画意的地方!我庆幸自己能来到此地,真想让生活在这里停下来。不过,也许我还会再来的。

可是十多年前,这个叫明仕山庄的地方还是一片乱石滩,是大新县政府和德天旅游开发公司合力创造出来的明丽世界。不在于曾经的荒芜乃至废墟,只要选择阳光真理和花朵包裹起来的使命,艰辛中走出来的必是百姓的温饱与安宁。

尽管春天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但隆冬就此止步。

上林县寨里屯,一户壮族人家。干练的女主人蒙少香热情地给我们让座,沏茶。这时,她的公公周继勤推着电动自行车进门,老人把自行车停靠在窗下,主动跟我们搭话:欢迎北京来的客人!

老人红朴朴的脸上挂着热汗,我问:还在忙,外出办事?

他一笑:“闲来无事,到镇上转了一圈。”他指指电动自行车,“电驴子一扬蹄,五里路,不到半小时就到。”

我瞅了瞅那晶光铮亮的自行车,问:刚买的新车?

“推进门大半年了,心里喜爱它,就天天擦试。干干净净,看上一眼心里就舒服好些天!”

老人告诉我,他今年78岁了,老伴走的早,他成天在家里着心里憋屈,就隔三差五骑上车子到镇上溜哒溜哒,看看热闹,也算是旅游吧!碰上熟人坐下来聊聊天,高兴了还会打几圈牌,输赢不在乎,心里乐悠!

“儿子和媳妇买电动自行车孝敬老爸,这事新鲜!”我对同事说。

继勤老人听见了,忙说:“儿子买自行车孝敬我?也是!不过,要我说这电动自行车是国家给我买的!”

我一愕:“国家买的?”

“可不是咋的?政府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给我们盖楼房,让我们打工,还允许我们做生意。手头有钱了,才能买得起车。实话说吧,我们家还买了汽车,儿子开着做买卖呢!”

老人指着他家的新楼让我看。原来他们家像村里其他人家一样,成为云里湖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入股农民,土地入股,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回报。他家原先住的是两层小楼,290平米。政府给加宽增高变成三层,370平米。儿子开着自己的汽车拉货载人,儿媳在家政公司也有一份工作。全家每月收入上万元。日子过得蛮幸福。

继勤老人是那种把共产党抱在心窝窝也爱不够的知恩图报的人,他说:社会主义好,咱不能忘本。土改那年,我家分了田,有了自家的土地,甘蔗丰产,稻子满囤。后来买了一台锄草松土机,种地省下了多少力气!改革开放,邓小平让咱农民第二次解放。家里添了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眼下的幸福生活就更不用说了。电驴子骑上了,小汽车开上了,三层楼房住上了!孙女也上大学了!安宁富裕的生活。这些咱们永生永世也不能忘记!

这还是那个从昨天走来的老人吗?还是那个咀嚼过苦涩、严寒的农民吗?

是的,正是他!

就是那个从昨天走到今天,经过了太阳爱抚之后又曾经一度被寒冬袭挠,而后再次站在太阳底下的中国农民!只有像他这样承受过太阳恩泽的人,走到了今天,才会加倍热爱握在手心的幸福生活!

鹰群在追赶太阳,太阳很红;追赶每天全新的太阳,也在追赶全新的生活。追赶太阳的鹰,飞得越来越快,飞姿越来越优雅,飞翔的声音越来越强劲动人。广西今天的山川,呈现着鹰搏蓝天的雄姿英发的样子,也飘荡着飞翔的强劲声音。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带领群鹰飞向更加高远的山川。广西财政在创造新的梦想。广西的明天会更迷人。

二○一四年七月写于北京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王宗仁 宁新路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