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俞敏洪等纵论破解对外投资难题中国去年对外投资过千亿美元政府主导、国企投资仍是主流 对话嘉宾9月9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
李稻葵、俞敏洪等纵论破解对外投资难题
中国去年对外投资过千亿美元
政府主导、国企投资仍是主流
对话嘉宾
9月9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这是中国直接对外投资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10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这一成绩使得中国2013年对外投资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2001年,中国在这一榜单上的排名尚且在30名之后。目前,虽然离第一名美国的3383.02亿美元还有一定差距,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保守估计,202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会赶上美国。
除了已经取得的成绩,在政策层面,国家继续鼓励“走出去”,9月6日,商务部发布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规定除对我国企业在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投资实行核准管理外,其余均实行备案。业界认为,此举意在进一步确立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
然而,在规模快速提升和迎来政策红利释放的同时,我国对外投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
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方蔚透露,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中,国有企业仍然是占半壁江山,占55%,非国有经济占比不到一半。这意味着在结构层面,政府决策的投资和国企的投资仍然占据很大比例,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仍需进一步确立。
在企业个体层面,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投资失败风险依旧突出,如华为在美国就因所谓“国家安全”原因,投资遭受干扰。
9月9日,在由商务部和中央电视台主办、央视财经频道承办的2014国际投资论坛“全球投资新格局”分论坛上,来自商界与学界的多位嘉宾齐聚一堂,为破解我国对外投资难题建言献策。
中国需要借对外投资掌握新技术
俞敏洪:相比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我更加关心投资质量。在中国1078.4亿美元的对外投资中,国企投了多少?民间资本投了多少?投入传统产业的有多少?投入高科技或教育文化产业的有多少?我觉得这些方面的统计可能比计算投资总量更加重要。
我不怀疑再过5到10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跟美国持平,甚至超越美国。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从投资中间收取一点投资的回报还是为了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上面对世界产生影响力?
举一个简单例子,中国在国外建造了很多孔子学院,这个算是国家投资,尽管产生一定影响力,但是这样的投资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行为。
再看美国的对外投资,比如,美国著名的大学和私立中小学,都在中国建了办事处,同时,大家都知道美国电影业开始向中国电影业渗透并进行投资。这种从文化和教育上做的投资,产生的影响力可能比到国外买一个矿、买一个大楼或者买一个牛奶厂更加重要。
李稻葵:其实,近几年来中国一直是对外投资大国,只不过百姓、企业感觉不深。这是因为政府在替我们投资,外管局、中投把我们的外汇储备不断地配置到国外资产中去,这些资产并不是公司的股票,更多的是国外称之为固定收益或者是债券类的资产,包括各国国债。
如果把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和中国去买美国国债并列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两类投资背后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对投资主体到底有没有控制权。华为去投资是为了控制自己的服务、控制自己的供应链,而我们去买美国国债,对美国是没有任何的控制权的。所以,作为美国政府的很多决策者,他们当然希望中国的投资没有控制权,去直接买国债。
外汇储备的本质是中国的百姓和企业多年来经营出来的结果,是我们的储蓄、家底。从长远来看,家底应交给中国的企业家自主投资。
此外,美国的大规模对外投资背后是企业和资本的力量,背后是一个一个企业,跨国公司把自己的商业模式、科技能力、核心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复制。而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则更多的是吃补药,国内缺什么就补什么。
所以,未来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对外投资来获得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
美国在华投资赚钱多,中国在美投资限制多
俞敏洪: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中,商务服务业占32.7%。我本身也是在服务业当中,但是我不认为矿产金属、土地、农业投资对于中国不重要,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需要未来掌控世界性的资源,用这些资源打造中国更结实的经济基础。
所以,说到中国企业去国外投资,大家都说要投资到商务服务业中去,我觉得不是这样。
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不同的领域都在寻找自己的投资方向。第一代企业家都是从做矿产、房地产或者是资源开始的,所以眼光一定都是落在这些领域中间,因为这是他们的专长。
我、马云、李彦宏应该算第二代企业家,我们专注教育、互联网、文化以及金融服务等软性服务业更多。当下一代企业家成长起来的时候,他们应该会有新的投资方向。
哈利·塞亚丁:在华南美国商会的会员中,90%以上的会员把中国视作投资环境极好的国度。
在对中国的投资中,亏损企业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而且他们的投资回报周期比大多数国家都要短,所以这些公司认为中国投资环境很好。
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国家,他们用赚来的钱在中国进行再投资,即利润再投资。2014年3月份,这个数字达到130亿美金,同比增长30%。说明这些公司认为中国是未来投资方向。
目前的中国需要创新,我们希望更多美国中小企业把创新精神和创新的产品拿到中国来。
博睿:1996年,沃尔玛在香港开了一个购物中心,现在在中国,沃尔玛发展到了400多家店,雇员超过9万名。沃尔玛在中国取得的成功,代表了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榜样。未来,我们对中国市场是非常有信心的。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门店数量虽然排名在四五名的样子,但收入额是最高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除了美国之外的最大的市场,同时可能跟美国相匹敌。
李稻葵:中美之间互相投资的兴趣是非常之大的,美国企业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它们需要中国市场。
然而,在中国的对外投资中,投向美国的规模仅占到总规模的2%,这个数字说明,我们企业想进入美国市场,但比较难。
美国有两个重要行业,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行业。对于高科技行业,一方面很多高科技企业是小企业,我们企业家不太懂得跟小企业家去沟通。比如说,乔布斯在十几岁没有成名的时候,很难想象我们的李彦宏会去投资乔布斯的企业。
另外一个障碍更加严重,美国很多政治家很担心,中国企业购买美国的科技企业,会影响他们的国家安全,甚至影响核心竞争力。
对于美国的金融行业,这是美国经济的软实力,比如华尔街投资银行、信用评级公司以及相关的会计事务所,中国的企业要想投资它们很难。
所以,企业走出去,要高度关注商业之外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阻碍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制约因素。比如,当地某一条法律现在对我们是很有利的,但是这个法律会变,新政府上任以后,国会一换,出了新的法律,对我们的投资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劳工关系非常重要,很多企业在国外很有竞争力,很有活力,但是劳资关系没有处理好,往往成为致命的失误,所以要高度关注商业之外的风险因素,仔细去把握。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美国:养老服务业财 政支持首当其冲
- 北京银行为北京市科技企业提供1000亿授信额度
- 美国学前教育:州财政给力联邦政府“兜底”
- 难忘第二步“利改税”——纪念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
- 中国披露空间站计划:将来或允许各国航天器停靠
- 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突进25家投资者1000多亿元认购销
- 河南设立省级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
- 俄将创立数十亿美元应急基金 助受制裁冲击企业
- 第四批11家企业获IPO批文 年内尚余不足60席
- 刘延东:中俄将共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战胜利70周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