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6月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垭塘村农场队队长陆超有一家开始使用沼气做饭和照明,不仅节省了能源,还过上了清洁的日子。陆超有告诉记者,2014年,在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及有关涉农政策的支持
从今年6月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垭塘村农场队队长陆超有一家开始使用沼气做饭和照明,不仅节省了能源,还过上了清洁的日子。
陆超有告诉记者,2014年,在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及有关涉农政策的支持下,农场队建设了3个沼气池,每个沼气池的容量为150立方米。有了这些沼气池,当地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成了入池原料,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走上了循环经济之路。如今,该农场队的67户居民全部使用沼气作燃料。今年,村里还准备利用国家有关方面安排的160万元资金,再建一个中型沼气池用来发电,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财政搭台农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据了解,钦北区自2011年推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来,以改善民生为核心,顺应农民根本需求和切身利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优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最迫切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截至目前,该区共建成村级硬化道路103公里,村级公共活动中心55355平方米,其他公益项目若干。
今年7月19日,9号强台风“威马逊”从广西钦州港登陆,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农村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影响。大灾之际,钦北区平吉镇垭塘村的1500亩高标准农田的排灌设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这里的农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据钦北区副区长邓善峰介绍,近3年来,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支持下,垭塘村通过筹资筹劳,修建了3公里的村道和2.7公里的环村路。这些路面的宽度达4.5米、厚度达20公分,成为水泥路,方便了机械化耕作,为村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同时,村里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对1500亩农田进行了综合整治,将其打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并对原来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水稻、玉米)进行了调整,改造成蔬菜、甘蔗、火龙果种植基地,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与此同时,村里依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村民筹资筹劳,修建了村级文化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项目,并成立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个农民协会,即:甘蔗专业合作社、蔬菜及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何首乌专业合作社、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和清洁协会,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多措并举打破建设资金“瓶颈”
邓善峰告诉记者,由于钦北区很多村组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群众筹资能力十分有限,村级经济基本上呈空白状态,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巨大,难以满足农村群众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为破解资金建设“瓶颈”问题,区里采取三个措施积极筹集财力,着力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向纵深拓展。
一是通过加强宣传,发动经济能力及有实力的群众积极捐资捐物。二是整合支农等资金,充分调动交通、林业、水利、文化、基层建设等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以财政奖补撬动,释放社会各项资金能量,放大强农惠农效果,集中财力,办成事、办大事。三是加快落实管护责任,多渠道解决管护资金筹措的难题,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尽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发挥效益,避免前修后补、前修后毁等情况的出现。他建议国家适当考虑后期管护资金补助,按一定比例划出专项管护经费,缓解管护资金短缺的矛盾。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中央财政下拨2014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7亿元
- 山东财政持续加大农村公路投入
- 湖南专员办与乡镇财政联系点“三联动”
- 理顺变“卖地”生财为“养地”生财的机制链条——访财
- 山西: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
- 湘阴县改革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模式
- 梅州市财政局健全完善财政内控机制 确保财政资金使用
- 江苏财政: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绥宁财政投入注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高州市财政加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