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对干部的考核,也逐渐形成了“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部分地区不惜以牺牲环境和百姓利益的代价换取GDP的增长,导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对干部的考核,也逐渐形成了“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部分地区不惜以牺牲环境和百姓利益的代价换取GDP的增长,导致的结果就是曾经的环境红利开始以债务的形式出现,目前中国环境修复需要超数十万亿的投资。
这是9月20日召开的2014年生态文明企业家(库布其)年会(以下简称“年会”)上透露的消息。与会专家认为,在如今经济新常态的增长下,应该尽快建立国民经济和企业的绿色核算体系,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在GDP统计合理体现,这将是解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资金难题的措施之一。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速在10%以上。虽然“十二五”规划的增速是7%,但是实际增速却远超过这一数字,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50万亿以上,“而这一增长最基本来源有三个方面,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环境红利,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从上一代人继承下来的相对宽裕和丰富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我们把它利用了,但是同时我们的行为却透支了我们子孙应当享受的环境资源。”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在年会上感慨道。
据他介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的1/10,但是能源消费却已经占到世界的1/5,污染物排放、化石能源浩劫和生态系统退化水平比经济发展提前达到世界高位,环境保护和能源保障能力远远滞后经济的发展。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的时候,环境红利就以债务的形式出现,目前全国3.6亿亩耕地被污染,修复需要6万亿。
“今天,中国有几十亿亩荒漠化的土地要修复,有几亿亩污染了的土地要修复,几万条河流要修复,偌大的空气要修复,这些修复工程可能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努力,需要几万亿或几十万亿的投入。”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认为,继互联网产业之后的中国经济新浪潮应该是生态环境经济,也包括生态健康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在年会上表示,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出路在于改革,应该走出一条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要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企业会计核算都需要改进和调整“下一步更要解决的是要把人们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种种研究、开发、创新投入在GDP统计中得以正确反映。”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久久为功,建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楼继伟具体指导安
- 茂名化州市财政“三落实”推进优化投资环境工作
- 江苏环保生态支出“跑赢”GDP
-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城市环境综合执法局景观灯采购项目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环境监测站工业污染物排放自动在线
- 河南省郑州市水务局生态水系输水工程安装流量计项目单
- 蔡昉:中国经济要发展须深挖改革红利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 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采购实训室设备及环境建设项目招标
-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内网信息化建设项目预中标公示
- 韩国公布三大领域改革 2017年或带来19万亿韩元收益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