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阿里正式登陆美国纽交所,创下美国市场迄今规模最大的IPO交易。中国大众培育起来的公司,在中国成长起来,获得很高收益和回报,但是中国大众无法分享,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有评论说,成功在美国上市是
9月19日阿里正式登陆美国纽交所,创下美国市场迄今规模最大的IPO交易。
中国大众培育起来的公司,在中国成长起来,获得很高收益和回报,但是中国大众无法分享,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有评论说,成功在美国上市是阿里之幸,也是A股的遗憾。
其实,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况,中国股市并不陌生。过去的十几年中,网易、百度、京东商城等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海外上市。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国内上市要排队等审批。
与阿里在纽交所上市同一天传来的另一个消息让人觉得有些巧合,证监会解聘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委员邓瑞祥,此人涉嫌利用非公开信息进行不正当交易,也就是俗称的“老鼠仓”。
证监会发审委,包括主板发审委、创业板发审委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这些向来被看作神秘又神圣的机构,手里攥着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的“通行证”,也就是上市公司的生杀大权。同时,由于这些机构成员掌握的信息比市场及普通投资者要早许多,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容易导致利益寻租,邓瑞祥就是这种寻租现象的典型。
有专家说,真正根除发审委权力寻租的办法,是要建立股票发行注册制,彻底改变发审委的职能,让其不再掌握上市与否的生杀大权。其实事情本来就这么简单,进行注册制,上市后有严格的法规约束即可。但是我们的证券市场规则不是这样的,设置很高的门槛,致使很多企业为了上市不惜造假、欺诈上市。国企、民企区别对待,人为造成一些不平等。保护创新需要依据相关法律严肃执行,而对于A股未来的IPO市场来看,能否做到上市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才是真正让阿里这样的上市公司回归故里的先决条件。
随着中国改革向深水区的推进,简政放权已经是一种趋势。在阿里上市的同一天,还有一则新闻引人关注,那就是李克强总理去上海自贸区参观。总理说:“要让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不但站得住,而且活得好,更要赢得大未来!”怎样让企业在国内站得住,活得好,赢得未来呢,一个潜台词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总理的话讲就是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我们在举双手点赞的同时也理解了阿里为何要去纽交所上市的原因,因为时间不等人。再不快些改革,我们的创新型企业真的等不起了!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中国制造”,出路在高端创新
- 我国成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国家
- 中央文化企业明年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 中国思路改变全球需求曲线
- 政府采购对“黑名单”企业说不
- 中国成以色列研发领域第二大合作伙伴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数据公布 中国人均首超欧洲
- 世界十大国家房价大比拼:中国买房最艰难
- 中国代表呼吁将人口问题纳入2015年后发展议程
- 兴平市加快扶持资金申报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