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知识竞赛参赛人数已破二十万

为了广泛宣传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单位内控规范),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我部于2014年7月下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财会

为了广泛宣传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单位内控规范),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我部于2014年7月下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财会〔2014〕24号),决定自2014年8月1日起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活动。通知下发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纷纷转发通知,制定工作方案,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竞赛,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相关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社会广泛关注,参赛人数已突破二十万

经统计,截止到2014年9月25日下午3时,共有207079人注册参与答题,其中已交卷人数172379,合格人数(60分及以上)161674,满分人数25788,合格率和满分率分别为93.79%和14.96%。在参与竞赛的答题者中,来自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共有117471人,其中中央部门11476人,地方部门105995人。从单位性质来看,参赛人员不仅来自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还有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从岗位、职务及职称来看,参赛人员分布于各个岗位,既有普通职员,也有科级、处级、厅局级干部。从参赛人员的构成和答题结果来看,本次竞赛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并取得了普及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知识的初步成效。

二、主办方多措并举,保障竞赛顺利进行

本着节约的原则,本次竞赛采用无纸化网上答题方式,并在2013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知识竞赛所开发的答题系统上进行了优化,使之更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赛。为了扩大竞赛的影响范围并确保竞赛顺利进行,竞赛主办方(财政部会计司)联合有关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多种宣传渠道为竞赛“造势”,除了下发文件、在财政部门户网站和相关媒体进行宣传外,还会同办公厅财政信息公开办开辟了手机微信宣传的新方式;二是开发手机答题系统,参赛者除了用电脑进行网上答题外,还可以用手机登陆系统进行答题,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三是在答题页面上开辟“活动动态”专栏,随时更新各地组织参赛的情况,既充分调动了各地财政部门的积极性,也便于参赛者了解所在地的最新政策,使信息畅通;四是建立问题解答机制,答题过程中出现任何疑问,参赛者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和联系电话进行反馈,竞赛主办方均派出专门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五是建立电子档案,每天汇总答题人数并备份数据,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竞赛过程中发生的所有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到有据可查。

三、各地精心组织,积极做好竞赛动员宣传

地方财政部门在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细化工作,完善有关奖励政策。部分省市将竞赛活动与考评工作结合起来,例如湖北省财政厅和湖北专员办联合发文将竞赛活动列入年度考评内容,浙江省财政厅、吉林省财政厅等将其纳入会计管理工作考核;部分省市结合当地实际设置地区性奖励,例如山东省财政厅、广西自治区财政厅、大连市财政局、宁波市财政局等设置地区性的组织奖或个人奖;部分省市在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方面明确了奖励政策,例如河南省财政厅、天津市财政局、青岛市财政局等都对此做出规定;宁夏财政厅还专门成立竞赛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竞赛相关工作。此外,部分专员办也积极参与,广泛宣传,例如广西专员办转发竞赛通知要求驻桂中央预算单位积极参加竞赛、甘肃专员办号召全办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竞赛,贵州专员办提出要利用检查机会广泛发动有关单位、机构参与活动,做好宣传工作。

四、有关单位以竞赛为契机,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财政部开展本次知识竞赛,目的是为了在全社会普及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相关知识,更好地推动单位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的实施。目前,赛程已经过半。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反映的情况来看,一方面,通过参加知识竞赛,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更好地学习单位内控规范,掌握内控相关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单位;另一方面,单位以组织参加知识竞赛为契机,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如中国科学院、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作为单位内控规范实施财政部联系单位,通过组织参加本次竞赛,为内控建设做舆论铺垫,确保单位内控规范和配套制度的顺利推行;又如,深圳市福田区财政局拟定并下发通知,宣传动员各单位参加竞赛,提高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增强执行单位内控规范的自觉性,推动区内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单位内控规范。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