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快速发展的孔子学院

近日,国家汉办致函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鉴于曲阜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儒学研究优势,经研究,同意支持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据国内首部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

近日,国家汉办致函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鉴于曲阜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儒学研究优势,经研究,同意支持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据国内首部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和重要平台。在国家汉办的《孔子学院规划2012-2020》中,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

为宣传中国文化而战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学说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本土,及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400多年前,孔子学说的影响力就已波及欧美各国。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人们对思想的反思重趋活跃,寂寞已久的孔夫子又渐渐得到西方人士的重视和肯定。孔子学院,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依托国内高校师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学院总部,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球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国家公派汉语教育、外国本土化汉语教师以及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等几部分组成。

虽然孔子学院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但它的师资来源与培训却离不开众多国内高校的支持。设立海外孔子学院,也吸引了国内许多高校和机构的关注,并纷纷参与海外孔子学院的开办。

当然,有的高校依托自身雄厚的优势资源条件,在海外建立的孔子学院并不止一所。目前,山东大学已合作建设了8所孔子学院(课堂。对于山东大学而言,孔子学院既是国家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自身建设开放型、国际化大学的重要途径。

规范的运作模式

汉办官网明确指出,海外孔子学院是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在建设模式上,孔子学院可采用总部直接投资、总部与国外机构合作、总部授权特许经营三种形式设立。现阶段主要以中外合作方式建设孔子学院,具体合作方式由孔子学院总部与国外合作方共同协商确定。在办学经费的筹措上,中外合作设立的海外孔子学院经费筹措由中外双方共同负责。其中一次性开办费原则上由双方根据协议共同负担。对确有困难的海外申办机构,经孔子学院总部批准,可由中方负责解决。日常经费中,中方可按协议负担所派出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的工资、住房、国际旅费、医疗保险等费用,提供免费教材、图书、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料。同时,经孔子学院总部同意,中方还可提供海外孔子学院组织的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专项活动的经费资助。其余费用应由外方负责解决。与此同时,海外孔子学院实行年度预算和决算报告制度。年度预算和决算须经理事会审核批准。其中中方承担的经费部分,须按照孔子学院总部的要求实行报批制度,并设立专门账户严格实行专款专用。总部有权进行对海外孔子学院的经费使用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和审计。

从教学资源上来看,孔子学院主要采用2008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影响越来越大

以开设非学历教育汉语课程为主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得到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支持。随着孔子学院的影响不断扩大,2009年3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综合性刊物《孔子学院》正式面向全球出版发行。期刊共开办了14个栏目,为各国读者提供鲜活的总部活动、汉语教学、中国当代文化信息,加强孔子学院总部与全球孔子学院和广大汉语学习者信息沟通与交流,交流孔子学院的办学经验。

2010年至2013年,孔子学院数量以每年三四十所的速度稳步增长,在孔子学院的推动下,“汉语热”席卷全球;同时期,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以汉语言文化推广为主的普通孔子学院之外,还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如中医孔子学院、商务孔子学院、旅游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

(作者系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执行院长)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陈健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