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保监会以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分别发布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征求意见稿,意在进一步推进商业车险费率
今年下半年,保监会以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分别发布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征求意见稿,意在进一步推进商业车险费率改革。
车险亏损倒逼改革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很大程度上来自目前车险业务经营状况惨淡的压力。国内49家经营车险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除了人保、平安、太保三家上市险企实现获利外,其余未上市财险公司去年的车险承保全部宣告亏损;即使是盈利的三家险企,利润同比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太保的车险承保利润降幅甚至达到了90.5%。
高成本、高费用是目前车险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主要是人伤赔付标准、车辆零件成本、车辆维修的工时价格等大幅提升,加上近年来车险市场居高不下的赔付率,拉高了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物价上涨,医疗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无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赔付成本;车企的零部件售价上调,也抬高了承保车辆的维修费用。另一方面,本该互相合作实现共赢的汽车经销商和险企之间也有龃龉。为争抢业务,保险公司给车商的佣金也一路上涨,变得不堪负荷。由于车险业务的销售普遍依赖汽车经销商,目前大部分财险公司都会给予车商10%到30%之间的佣金,而且4S店的零部件价格说涨就涨,险企的地位非常被动,赚钱的是汽车经销商。
自主定价优胜劣汰
随着新车销量增速放缓,车险业务增量也开始下滑,各家财险公司只能通过价格战争抢市场,线下营销抢赠礼品、网上直销返现打折等眼花缭乱的让利加上车险赔付额的逐年递增,导致车险市场陷入亏损。经营车险业务的险企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涨保费消费者不买账,会丢市场份额;不涨保费自己的成本居高不下,必定亏损。惟一的生路只有改革车险费率了。
未来车险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从主要以车价定保费转向以车型定保费,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汽车界沸沸扬扬的反垄断让大家认识了零整比,如今豪车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些高零整比的车以前都是靠着吃低风险车型的保费才实现了险企的利润平衡,是该打破这种对车企和车主都不公平的定价的时候了。“在险企获得更多自主定价权的同时,车主也应该调整自己的车险投保思路,加大投保的额度和险种的覆盖面。”一位地方保险同业公会的负责人表示。由于不少车主购买车险时抱着侥幸心理,保额普遍不足,一旦发生事故,保险赔付甚至满足不了车辆维修的要求,尤其是如今伤人赔付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发生伤人事故,就差得更远了。近年来,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协会已经不止一次呼吁车主增加在车辆保险方面的投入。
保险行业内部目前对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的诸多细节还存在分歧,具体的改革方案出台或许还有一段时日。未来的车险市场若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改革之后行业会出现大批的兼并收购甚至清算,经营不善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而实力雄厚、创新能力较强的险企则会有更多的机遇。
摘自《中国工业报》2014年10月5日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法国提出多项结构改革新方案
- 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三部门解读开展
- 济源市:“制度+环境”合力推进公务卡改革各预算单位“
- 铜川财政“五型机关”成为改革发展“软实力”该局持续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 广东启动批量电子询价试点改革建立健全统一配置标准体
- 捐资催促高校改革
- 陕西深化公务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出实招
- 全球场外市场改革曲折中走向深化
- IMF称银行业需要改革 但恐对经济复苏构成风险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