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桃源财政“三坚持”支持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一、坚持建用并举,整体推进一是借现代农计规划项目区。立足县情,将优质稻和油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两大主导产业。优质稻工程方面,坚持“实用增效、人性合理”原则,重点解决好农田的灌溉、排渍、农机作业等问题,

一、坚持建用并举,整体推进

一是借现代农计规划项目区。立足县情,将优质稻和油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两大主导产业。优质稻工程方面,坚持“实用增效、人性合理”原则,重点解决好农田的灌溉、排渍、农机作业等问题,建设5万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10万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油茶工程建设方面,为实现全县高产油茶基地达到70万亩,油茶总产量增加到7000吨以上规划目标,突出“环保、美观、高效、便民”主题,在扩面提质基础上重点加强项目基础配套工程建设。工程设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优质稻项目区按照“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以及便于“六统一”(统耕、统播、统插、统管、统防、统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进行设计。油茶项目区坚持集中连片,林道、供水设施一并考虑,还统一新造低改技术规程,强调保水保肥保植,统一施用火土鸡粪沤制肥,造林用苗木保证良种壮苗、统一调购、“一签两证”。

二是靠现代农技经营项目区。为使现代农业项目区发挥生产效益,根据种植业季节性强、要求高等特点,加强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整合科技推广和阳光工程等项目,财政投入经费411万元,加大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举办技术培训15000人次,还聘请专家和科技人员临田进山进行指导,确保了各类实用新型技术在项目区的全面推广应用。重点推广了水稻轻型栽培、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油茶芽接等实用新型技术。据统计,优质稻项目区5万亩优质稻平均亩产达到1021公斤(双季),比计划平均每亩增产21公斤,比非项目区平均每亩增产52公斤,累计为农民增收2444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395.2元。2008年新造油茶林已进入丰产期,每亩年产茶油40公斤,每公斤60元,每亩年收益2400元;低改油茶每亩增产茶油15公斤以上,每公斤60元,每亩年增收900元。

三是用现代农机服务项目区。针对农村用工矛盾,主攻了机械作业水平的提升。财政投资600万在项目区配套建设现代化育秧工厂两座,单季可提供机插秧苗6000亩,安置太阳能频振式诱蛾灯200台,可覆盖自动杀虫16000亩,每年春耕夏种秋收季节部门联动在项目区组织实施大规模机械作业现场会,项目区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5%。在项目区带动下,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3.8万台,85万千瓦,拥有联合收割机2059台,拖拉机454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466台,机动插秧机411台。全县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174千公顷,机械化收获作业面积达到93千公顷,机械化插秧作业面积达到11.2千公顷。

二、坚持政府主导,协同推进

一是扩大资金整合面。按照“政府统筹、财政归口、部门规划、统一实施、集中考评”的原则,实行支农项目资金“多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油料大县奖励等项目资金4934.12万元。同时,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2327.9万元投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是破解土地流转难。县财政安排土地流转专项经费450万元在经管部门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林业部门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分别开展了土地、林地流转服务,并出台了相关鼓励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济大户以各种形式参与农村土地和林地流转。到2013年末,全县流转水田面积达到15万亩,流转1000亩以上的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7个,种粮5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1128户。流转林地达8.6万亩,其中用于油茶基地开发的4.1万亩,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筑牢了基础。

三是提升龙头带动力。创造了“入股分成型”、“合作开发型”、“买断经营型”、“政府主导型”、“政府办点型”五种开发模式,做到企业与农户双赢。特别是按“农民土地入股、公司统一经营、收益比例分享”原则力推入股分成型模式,让农民成为股东和产业工人,由被动参与变主动参与。通过项目带动,财政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新型主体快速成长。截止到2014年9月,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合作组织达到361家,家庭农场从无到有,已发展到33家。

三、坚持监管并重,高效推进

一是建立了项目档案备查机制。县乡两级工程管理部门对油茶产业和优质稻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要求监理,并对图、表、卡等资料实行专柜保存、专人保管。借助项目建设平台,一年内维修改造排灌站2座22千瓦,砼衬砌骨干灌渠32条25.477千米,浆砌骨干排渠20条17.63千米,衬砌田间渠道57条49.9千米;整治堰塘5口;新建机耕道14条12.16千米,其中砼硬化道路3条2.28千米;购置太阳能频振式诱蛾灯等仪器设备80台,新造油茶林5250亩,低改油茶林4500亩,新修林道56.25公里,新建供水设施2座。农林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二是建立了项目跟踪监管机制。从严制定了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了项目评审、公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并有效建立了财务人员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即财务人员参与工程规划,掌握工程内容;参加预算评审,掌握工程造价;参与施工管理,掌握工程变更;参与竣工验收,掌握质量数量。项目承担单位按合同或协议规定,定期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主管部门反馈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对上级财政引导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其中对标准基地建设,实行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的方式予以报账。每个项目区建设工程结束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开具验收单,再进行报账。依托健全的国库集中支付网络,所有整合财政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项目施工单位账户。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及时进行绩效评价,加强资金跟踪问效。

三是建立了公开透明运作机制。大胆拓宽了接受社会监督的渠道:项目下达后,将建设任务、投资规模、农民筹资投劳方案予以公布;项目实施时,将单项工程设计、建设资金、主要工程量以及农民筹资投劳的使用计划予以公布;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投资完成情况、建设内容、项目预期效益与管护措施等内容进行公布,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公开透明,也从而确保了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显著效益。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