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公款出“豪书”,何时能刹住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单位、部门利用各种活动,用公款随意出版图书,而且图书内容粗糙、质量低下,有的只追求装帧精美,华而不实。这些单位、部门之所以热衷于公款出“豪书”,摆在台面上的理由是为了总结单位工作、展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单位、部门利用各种活动,用公款随意出版图书,而且图书内容粗糙、质量低下,有的只追求装帧精美,华而不实。

这些单位、部门之所以热衷于公款出“豪书”,摆在台面上的理由是为了总结单位工作、展示部门形象,暗地里实则为某些领导“树碑立传”。单位公款出“豪书”背后,隐藏着变相公款消费、孳生腐败等严重问题。某中央级出版社一位社科图书编辑说,有的高校教师习惯在课题结项时,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出版,再拿回学校报销出版费用,于是公款变成了个人款项。另有报道称,某地某部门出版一本宣传性质的图书,从出版到营销花费两三百万元,出版成本不过几十万元,多花的钱恐怕流进了个人腰包。

在中央出台多个禁令,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的当下,有必要持续发力,将铺张浪费、借机谋私的公款出书管起来,狠刹公款出“豪书”行为。别让慷政府之慨、耗单位之财、趋个人之利的公款乱出书、出“豪书”成为继三公消费后靡费公帑的“四公五公”乃至“N公消费”,别让原本文化气十足的图书成为官员“优雅敛财”的道具。

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何勇海,10月15日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