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以来,截至2013年底内蒙古全区共投入24.34亿元,支持肉羊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三大肉羊产业带,2万多农牧户受益,肉羊标准化率提高25%,规模化养殖率达到
本报讯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以来,截至2013年底内蒙古全区共投入24.34亿元,支持肉羊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三大肉羊产业带,2万多农牧户受益,肉羊标准化率提高25%,规模化养殖率达到50%。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广阔的天然草原和富饶的沿黄河农业区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而且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乌珠穆沁、苏尼特、巴美、呼伦贝尔4个品质优良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肉羊品种,为现代肉羊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008年,中央财政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内蒙古当年选择玉米、马铃薯和肉羊三个产业进行项目建设。2008年—2013年,中央补助和奖励资金6.8亿元,自治区配套1.94亿元,地方配套、整合和社会投入资金15.6亿元,共支持6个盟市21个旗县进行肉羊产业建设。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每年给每个项目旗县投入1000万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能考核”的要求,分别选择一两个关键环节支持,重点支持高标准育肥园区、杂交繁育场以及标准化家庭牧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目旗县以“扩规模、建基地、带农户、增效益”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龙头拉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项目扶持”,用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等理念发展现代肉羊产业,重点打造现代化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强化肉羊良繁、防疫、培训服务、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四大保障性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一批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培育龙头辐射带动农户,完善“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延伸肉羊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肉羊产业。
通过6年集中建设,内蒙古形成了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沿黄河两岸农区及半农半牧区舍饲畜牧业三大肉羊产业带。项目区农牧业基础设施发生了大的变化,21个项目旗县建设肉用种羊核心场210个、育肥园182个、家庭牧场及杂交繁育场5465个,建设标准化棚圈73.23万平方米。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内蒙古包头市财政局采取八项措施加强“三公”经费支出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从五个方面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1%
- 广东:逾10亿元支持台风重灾区救灾复产重建
- 煤省山西欲借新能源汽车产业摆脱“一煤独大”格局
- 嘉峪关世遗保护工程接近尾声 历时3年耗资20.3亿元
- 国务院发文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
- 中国版“两房”或可撬动10万亿元“沉积资产”
- 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开幕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