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五个共”打造美丽家园——厦门市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国庆7天长假,厦门游人如织。和往年不同的是,鼓浪屿游客增长有限,厦门岛南部一个被驴友誉为“全国最文艺的小渔村”曾厝垵却强势崛起。仅十一黄金周期间,这个面积0.3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就接待游客35万,预

国庆7天长假,厦门游人如织。和往年不同的是,鼓浪屿游客增长有限,厦门岛南部一个被驴友誉为“全国最文艺的小渔村”曾厝垵却强势崛起。仅十一黄金周期间,这个面积0.3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就接待游客35万,预计今年全年游客量将达1000万人次。

从脏乱差的城中村到全国知名的文艺村,曾厝垵的华丽转身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而在厦门,这样的变化不只发生在曾厝垵。2012年以来,厦门市先后开展建设农村完整社区15个。今年4月,厦门市下达2014年第一批宜居环境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92亿元,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涉及80个村庄。记者了解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厦门突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理念先行,坚持群众主体地位,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等“五个共”,提升了财政资金效益,创设了自己的成功模式。

小资金撬动大变化

曾厝垵是一个以养殖、种植、渔业为主的临海小渔村。因为毗邻厦门大学,并受鼓浪屿的文艺辐射,近些年逐渐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随着人群的涌入,原本美丽静谧的小渔村变得城区不像城区,农村不像农村,成了脏、乱、差的“城中村”。

“与城市社区相比,城中村常常‘两违’现象突出。但不可否认,‘两违’又往往是村民的利益所在,对其整治往往会激发政府与群众矛盾。”曾厝垵文创协会会长宁军表示,“如何改变过去‘政府拼命干,百姓不买账’的尴尬局面,是曾厝垵提升改造能否成功的关键。”

2013年7月,曾厝垵被列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改造实施前,思明区积极发动村民、业主、商家、游客等各方力量参与共谋。专门成立曾厝垵文创村调研团队,以群众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游客和本地居民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先后召开近百次各类群体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2267项。在此基础上,又发动各方代表深入讨论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提升改造方案。

经大家共同谋划的改造方案得到广泛支持,城中村改造常见的许多矛盾纠纷也迎刃而解。在戏台改造中,居民吕某在租期未满的情况下主动终止合约并赔偿租户4万多元的损失。整个改造,财政投入3000万元,带动各界投入3亿多元。目前,曾厝垵有客栈320家,饮品、美食、文艺店铺543家,年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居民人均年收入5.5万元,比全市高出34%。

从给群众利益到凝聚群众共识

“乒乒乓乓……”9月的一天下午,海沧区东孚镇寨后村西山社养猪户陈益兴带着两三个人走进自家猪圈,拿着铁锤在猪棚顶上敲个不停。这次他不是在维修猪圈,而是要拆掉猪圈。前几天,他已经把20多头肥猪卖掉了。回忆起当时拆猪圈的情景,陈益兴说:“虽然拆了有些不舍得,但既然美丽家园共同缔造,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也忍痛割爱了。”

被拆掉的猪圈建在西山社的中心位置,20多头猪每天排出的粪便臭气熏天,让周边居民叫苦不迭。2013年,该村启动共同缔造规划后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陈益兴就是村民议事会代表之一,负责征集村民意见。在意见征集过程中,不少村民反映猪圈太臭,而且影响村庄美观。听了大家的反映,他决定拆除猪圈。猪圈拆除后,建成了凉亭,起名为“和谐亭”。

“猪圈变凉亭”是厦门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凝聚群众共识、共建家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厦门市积极开展宜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特色,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按“一村一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挖掘文化内涵,展示乡村特色。在村庄污水治理方面,“能纳则纳,能合则合,宜散则散”,结合地形条件,统一接入市政管网或几村共建、几户共建污水处理设施,灵活解决村庄生活污水问题。

厦门美丽乡村建设以美好环境建设和民生项目为主,由村居自治组织通过组织群众共同商议确定,选取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群众能够参与的公共项目或房前屋后项目,吸引群众以各种方式参与。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激发大家参与热情。在建设中,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有的投工投劳、有的出钱出力、有的认捐认养。据统计,共同缔造启动以来,海沧区村(居)民义务投工投劳达2014个工日,其中由社会贤达协助组织的有600个工日,村(居)民自愿无偿拆除旧房、猪舍、牛棚等272.02平方米,村民让出土地5170平方米,海沧湾公园的绿地认养面积达8890平方米、树木认养有200多户参与。

厦门市财政局农业处处长叶和龙表示,从自上而下给群众利益到凝聚群众共识,在共同缔造中,厦门市通过从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改变过去存在的“政府主动、群众不动,政府插手、群众甩手,政府积极、群众消极,政府拍脑袋、群众摇脑袋”的局面,解决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信任问题”,这既是社区治理体制的创新,也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益探索。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宋凯 通讯员 孔庆任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