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浏阳市用稳增长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浏阳财政坚持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并举,规范管理与提高绩效统一,在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财力支持城区“东进、南拓”的产业融城战略并向重点乡镇倾斜,着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年时间内,城

近年来,浏阳财政坚持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并举,规范管理与提高绩效统一,在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财力支持城区“东进、南拓”的产业融城战略并向重点乡镇倾斜,着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年时间内,城区面积扩大接近一倍(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浏阳城),永安、大瑶、沿溪、镇头、大围山等乡镇的面貌日新月异,得到了省内外多家媒体的重点推介。主要做法如下:

1.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充分发挥财政在收入管理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做好各项收入和基金征缴工作,2013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75.9亿元,增长37.3%,完成长沙考核财政总收入64.18亿元,增长37.2%,财政总收入增速居长沙九区(县)第1位。同时,加强资金整合,盘活间隙资金,努力提高财政支付保障能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财力支撑。

2.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大瑶、永安实行单独财政分成体制,沿溪、镇头、大围山等乡镇实行新一轮市乡财政管理体制。在土地收入结算和转移支付方面,逐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建立科学健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机制。2013年通过体制分成、土地收入结算和转移支付,对城区4个街道建设的财力保障达到14078万元,对5个重点乡镇建设的财力保障达到39831万元。

3.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区位、文化等现状和特色,扶持乡镇发展产色产业。2010年以来,四年共兑现奖励扶持资金4000万元,扶持花炮行业整合提升,将大瑶打造成全国烟花原材料集散地。支持大围山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将大围山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永安发展再制造业,镇头发展纺织业。

4.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3年投入3.02亿元,推广新型农业合作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大围山、沿溪等乡镇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和机械化的资本投入,逐步实现经营组织形式向专业化和集约化转化,探索建立以股份制为主的农业合作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设法筹集资金,全面贯通市域高速路网,通车里程达227.3公里,居全省首位。拉通城区断头路,提质改造城市干道和背街小巷,开通“一线三城”公交,推进县域干线公路提质改造,进一步完善主城区与各中心城镇的快速通道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重点乡镇为中心的“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交通格局,打造县域“半小时”经济圈。随着大浏高速通车、溪江互通的设立和西北环线的建成,浏阳城区将由现在的不到30平方公里,增加到将近50平方公里。

6.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市铺排重点建设项目共计162个,年度计划投资276.2亿元。截至9月底,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28亿元、社会民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4亿元,、产业发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1.35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成为重点乡镇发展的强劲动力。

7.畅通乡镇融资渠道。开展“融资直通车”活动,成功引进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浏阳。目前,域内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5家,营业网点156个,自助设备366台,“村村通”助农取款服务点326个,绝大部分设立在城区和重点乡镇。此外,注册资本1亿元的村镇银行即将开业。立体式、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的逐步形成,有效破除了重点乡镇建设和发展的融资瓶颈。

8.提社会保障水平。2013年全市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1.92亿元,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支出3.5亿元,医疗改革经费、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6212万元,重点乡镇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高广大农民的劳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相应提高。

9.支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治脏、治差、治乱、治堵、治安”工作,进一步提升“湖湘宝地、美丽浏阳”新形象。筹集专项资金,全面开展城区污水处理;每年投入3000万元,大力实施“城乡统筹、环境同治”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市”称号。

10.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加大政法经费投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13年荣获省“平安县市区”称号,信访工作、群众工作在长沙市年度绩效考核中位列九区(县)第一,城镇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