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为谁而建?这个几乎无需回答的简单问题,在福建省长泰县打造美丽乡村的实践活动中,却为这项惠民工程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提供了一个颇具启示意义的长泰样本。就像在下一盘
美丽乡村为谁而建?这个几乎无需回答的简单问题,在福建省长泰县打造美丽乡村的实践活动中,却为这项惠民工程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提供了一个颇具启示意义的长泰样本。
就像在下一盘棋,长泰县政府在打造美丽乡村的时候,不仅仅考虑美丽乡村这一个点,而且也在筹谋这个点与全局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在为农民规划美丽乡村的时候,也不忘把乡村与全县规划联系在一起,与招商引资联系在一起,与未来的旅游发展、农民增收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他们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为广大农民而建,也是为所有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人而建。而当长泰以其独具特色的集自然山水与闽南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而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时,我们几乎可以说,长泰县借助打造美丽乡村而拓展开的大思路,无论为谁而建,这个方向都走对了。
作为顶层设计者,长泰县政府在规划这项工作时,思路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实现与全县发展定位相协调的多赢目标:既要让广大农村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兑现政府惠民的承诺,又要让农村因美丽而真正富有魅力,吸引城里人来此度假休闲并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总之,这个美丽乡村,从长远眼光看,随着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带有农耕文明元素的乡村,正成为这个喧嚣世界的稀缺。
这些年,中央出台许多惠民政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解读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其实也体现了不同的执政能力。长泰人非常清楚打造美丽乡村,这对长泰县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他们也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如果说长泰县曾经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山区县并因此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话,那么随着现代交通、通讯的改变,长泰现在几乎就是绿色、自然、天然氧吧、慢生活等现代大都市所稀缺并向往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长泰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遇到的诸多劣势,现在几乎以百分之百的绝对优势全部展现了出来。
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要算它的自然环境了,这里四面环山,山山相连,绵延起伏,深林密布,古树参天,水源丰富,处处溪流,物产丰盛,用当地人的话说,地上随便插一根扁担都能成活。因此,作为国家的一项惠民工程,对长泰人来说,与其说在打造美丽乡村,不如说在抓住历史机遇,一并打造整个美丽长泰。假如把长泰县比作一幅巨型的风景画,那么,美丽乡村只是构成这幅油画的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因长泰县的大环境之美而更美,美丽长泰也因美丽乡村的处处点缀而美得更为完整。
统筹考虑,协调发展,重点突破,这可以看做长泰县在打造美丽乡村时的一个基本思路。但是,无论是打造美丽乡村,还是打造整个美丽长泰,这都意味着,需要相当大的投入,那么,钱从哪来?
长泰在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用好财政资金方面也颇值得一说。这几年,在投入美丽乡村上,财政拿了不少钱,但县政府很清楚,财政拿出再多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政府的作用是用有限的钱,撬动市场,引进更多社会资本。而政府要做的就是,把钱花在市场不愿做不能做的基础环境改善与建设上。长泰把这项基础工作分作三级,一是整治,二是美化,三是示范。中国乡村不够美丽,主要问题出在公共环境上,长泰通过“六个专项整治”,改善了基本环境,尤其可贵的是,对于日益增多的农村垃圾老大难问题,长泰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理”的运行模式,形成了农村垃圾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因为有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所以,这些年吸引了不少大的资本,有的多达数十亿的投资来到长泰兴业,于是各种大型特色农庄、家庭农场、世界花卉、热带水果以及温泉度假村等纷纷落户这里,而有了大的休闲度假环境,美丽乡村也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做了起来。这几年,长泰县政府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改善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引导、扶持、激励等措施,让农民主动往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目标上靠,比如,结合闽南民居的特色,对农民的住房提出“穿衣戴帽系腰带”的奖励政策,不仅调动了农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按照政府统一规划的目标逐步推进,让美丽乡村逐渐成为美丽长泰的重要一景。
美丽乡村的逐渐显现,让一些有远见的城里人看到了商机。政府也因势利导,把美丽乡村与流行于日本、台湾等地的民宿结合起来,甚至与创意产业结合起来,让美丽乡村更有田园气息、艺术气息、现代气息。
政府的引导,环境的改善,让长泰县独有的优势正逐步释放出来,这里正在成为婚纱摄影、采摘园、农家乐、骑车健身、漂流、慢跑、休闲的好去处。
有一位著名的犹太商人曾经说过,即便是把他扔在沙漠里,只要有驼队经过,他也会找到商机。对于今天的长泰人来说,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无疑是上苍和先辈赐给他们的最好礼物,而从美丽乡村到美丽长泰的整体打造,这其中正孕育了无限的商机。(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学者)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六大改革打造“政采深圳速度”
- 湛江全力打造“四大名果”产业链
- 山东蒙阴县农业开发助力打造最美乡村
- 长泰·十里蓝山(抒情诗)
- 生态之城添引擎美丽乡村绽新容——长泰县一事一议财政
- “五个共”打造美丽家园——厦门市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 让乡村变美变富——贵州省黔南州运用财政奖补机制助推
- 宝鸡市财政局规范“三公”经费公开 助力打造阳光政府
- 金融界:打造流畅互联网交易体验
- 乡村巨变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