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因为爱着你的爱——记中国财经报优秀通讯员陈强

初识陈强,有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山西省浮山县一年在各类媒体发表的财政新闻,装订成册摞在一块竟有四五寸之厚;第二个没想到是,这些新闻都出自眼前这个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的“小伙子”——陈强之

初识陈强,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山西省浮山县一年在各类媒体发表的财政新闻,装订成册摞在一块竟有四五寸之厚;第二个没想到是,这些新闻都出自眼前这个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的“小伙子”——陈强之手;第三个没想到是,一个县级基层财政新闻宣传工作者,竟能连续三次获得全省好新闻奖。

说是“小伙子”,其实并不年轻,今年38岁的陈强,已在财政战线上工作了15个春秋。颇有些传奇经历的他,先掌勺当大厨,后执笔写文章,从此与财政新闻宣传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有爱

看着会议室陈列的一摞摞财政信息汇编,作为专业记者的我们被震撼了。“这只是一部分,我家里还有一柜子呢。”陈强说起这些就像是父亲谈论自己的孩子。

从与陈强的一番交流,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他走上新闻宣传这条路其实并非偶然,支撑他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的,是那份对财政、对财政新闻的浓浓的爱。因为有“爱”,他将财政新闻宣传工作当成了一项永远不会终止的事业,即便经过好多个日夜写出的稿件没有被采用时,他还能坚持写下去;因为有“爱”,只要提起笔,他眼前浮现的就是浮山财政人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鲜活场面;因为有“爱”,他每天都有写不完的财政新闻感觉;因为有“爱”,他常常能从各项财政工作发掘出细节、亮点和闪光点,使之成为新闻素材。

“浮山的财政新闻宣传交给陈强,我很放心。因为他爱这个,就绝对不会应付了事。”浮山县财政局局长卫俊林说。从陈强的一篇篇报道中,不仅可以看到浮山财政在新时期的发展轨迹和工作成绩,也可领略到浮山县委、县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浮山的战略取向和坚定信心。

“找新闻、写稿件对于他来说,就像每天要吃的饭,没有新闻线索他就着急,不写他就难受。”浮山县财政局办公室主任李成明说。

因为有心

2004年,陈强从乡镇财政所调到浮山县政府采购中心,本来只是负责一些杂事,可他工作之余,用心搜集各股室的信息,经过梳理和总结,尝试写成新闻稿,开始向《今日浮山》《临汾日报》等媒体投稿。终于在2004年5月16日,《临汾日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豆腐块”——《浮山设立乡级会计核算中心》,虽然才短短一百来字,却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当年又陆续有多篇稿件见诸报端,投稿方向也从当地媒体延伸到《中国财经报》等中央媒体。

因为报道写得不错,2005年,陈强被调入浮山县财政局办公室搞文秘宣传工作,正式开始了财政新闻宣传生涯。

“陈强本身学历不高,但他是个有心人,他的财政知识就是利用办公室这个信息场,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卫俊林告诉记者,上面出台一个新政策,他总是抢先消化,再接地气做成新闻报道。

身为一名工勤人员,宣传是陈强的工作,却并非全部。按照分工,他主要负责编写信息简报和会务安排等工作,忙碌而琐碎,宣传工作基本上是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完成的。

因为有“心”,他将这份“业余”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为搞好财政宣传,他与县委宣传部、县委新闻中心,其他预算单位的新闻爱好者建立了新闻线索交换机制;为搞好财政宣传,他自学网页设计,依托浮山政务网站、浮山网站和山西新闻网站,把财政学习心得、工作动态、工作经验,以及新闻图片、摄影等都搬到网上,充分展现浮山财政风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强因为出色的表现受到了上级和新闻部门的充分肯定,从2004年起连年被省、市、县评为“新闻宣传报道优秀信息员”、先进工作者,并被5家报刊杂志聘为通讯员。他发表的《农村干部免费体检》被评为第四届山西省好新闻二等奖,《移民搬迁工程让农民过的舒心》被评为第五届山西省好新闻三等奖,《田野奏凯歌》被评为第六届山西省好新闻二等奖。浮山县财政局新闻宣传工作也连续7年名列全省前茅。

因为有后盾

“几任局领导都重视宣传,特意为我配置了照相机、摄录机等专业器材和手提电脑,还从经费上给予全力保障,家人也很支持我,有这样的坚强后盾,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陈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陈强无论做什么,都以“认真”作为工作准则。在会务工作中,他连会标都自己动手。“他这人做事很周全,如果下午3点开会,他总是2点多就到会场,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李成明说。

“局里的每次活动,他都做成小册子,配上文字和照片,到年底局里写总结时,翻翻他的小册子,素材就全有了。”浮山县财政局副局长王作仁说。

从2004年起,局里为表彰陈强在宣传工作方面做出的贡献,为他设了一个特等奖,每年都会给他发1000元奖金,这两年因为规范公务支出取消了,可他并没因此对宣传工作懈怠。“没有奖金我更要做好,不能让人觉得我是为了奖金而做。”

工作上的全力投入就必定带来对家庭的疏忽,陈强对家庭有太多的歉疚。“我爱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就住局里吧,别回来了。’女儿也有怨言,说‘我从上学开始,你就从没有接送过我。’说归说,怨归怨,但爱人和孩子终究是我精神的港湾。”他咧着嘴笑,颇有些自豪,在他的带动下,女儿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已在《今日浮山》上发表过文章了。

问及未来的打算,陈强告诉记者:“把宣传工作做好是我最大的追求,也是我回报财政、回报领导、回报家人的最好方式。”他说,他会继续写下去,现在他的作品堆起来能到他的腰,他的目标是,让作品堆起来能过肩、过头,甚至更高。他一边说,一边拿手在自己头顶上方比划着,笑得像个孩子。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贺利娟 贺斌 郭中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