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日前表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环境下,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一定系统性风险,急需加速推动存量金融资产证券化和建立开放的金融体系来化解风险,为经济稳定
本报讯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日前表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环境下,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一定系统性风险,急需加速推动存量金融资产证券化和建立开放的金融体系来化解风险,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新动力。
“当前中国的GDP总量约为9万亿美元,按照每年7.2%的增速预测,2020年将达16万亿美元左右,维持如此庞大的经济体的稳定增长,需要构建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吴晓求在海口举行的“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上表示。
吴晓求指出,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在迅速膨胀,资产比重在不断上升。
2004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资本总资产的比例为62%,2013年底,这一数字则上升到了约80%,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与GDP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从2004年的1.5倍上升到2013年底的近3倍,按照这一增速,到2020年可能达到5倍。
“这些资产都是非证券化的,没有流动性。以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增量巨大,可以对冲相对小的存量风险,但是增速下行的时候,风险就出来了,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就会逐步攀升,亟须改革。”吴晓求说。
吴晓求表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要具备良好的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功能和在全球分散风险的功能,改革的核心是调整金融资产结构,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重,同时,提高整个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比例,建立开放的金融体系,以提高风险分散能力。
“未来的中国金融体系可以拥有60%的美国金融体制的特质,即强大的资本市场,15%的德国特质,即相对稳健的银行体系和25%的中国金融合作文化特色。改革不是照搬,而是改良。”吴晓求说。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速
- 我国启动地方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厘清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大
- 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甄别 为将政府债务
- 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需解决风险分担机制
- 潘功胜: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需解决风险分担机制
- 全球经济复苏趋弱 增长面临三大风险
- 宁夏平罗县财政局四项措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 “新常态”下的财政收入:与GDP保持增速基本同步
-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廉政安监风险防
- 漳州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防控企业融资风险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