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美国量化宽松结束会产生哪些影响

近日,美联储宣布,在10月末停止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实施6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正如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启动时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同样会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结束资

近日,美联储宣布,在10月末停止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实施6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正如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启动时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同样会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结束资产购买并不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的大幅度转向

北京时间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停止实施6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这一结果符合市场预期,但是仍带来不少震动。受其影响,政策宣布当日美国三大股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美元汇率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这只是市场短期内的急剧反映,对美国以及其他经济体的后续影响可能会慢慢逐步显现。

美联储指出,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来自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向好。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声明指出,美国经济活动正温和扩张。就业市场状况进一步改善,家庭支出温和增长,企业固定投资增加,楼市虽然复苏缓慢但是处于向好趋势,通货膨胀也处于美联储的预期目标之下。一系列向好条件最终促使美联储作出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定。

然而,结束资产购买并不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的大幅度转向,也并不意味着美国立即结束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根据美联储的声明,尽管美联储在10月结束相应资产的购买,但是依然会把所持机构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到期回笼本金再投资到相应资产上,并通过购买继续延长所持国债年限。第二,美联储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政策。因此,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美国货币政策仍以宽松为主基调,金融市场宽松的局面不会立即改变。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回顾

2008年11月,美联储正式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购买1000亿美元的房地美、房利美、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等政府支持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以及5000亿美元由房地美、房利美、吉利美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启动以美国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倒闭为直接背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达到提振市场信心、平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作用。从实际效果来看,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国金融体系有所企稳,目标初步达到。

在此基础上,美国接连推出了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的是,后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益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意图,同时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11月份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此期间,美联储共购买了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每个月的购买规模维持在750亿美元,一直持续了8个月,从这一阶段开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从原来的稳定金融体系变为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实体经济。

2012年9月,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具体措施包括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继续延长扭曲操作至年底。扭曲操作和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使得美联储每月购买的长期债券达到850亿美元。美联储并未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设置具体结束时间。2012年12月,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在原有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从2013年1月起,每个月再购买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取代在2012年年底到期的扭曲操作,从而使得美联储每个月的资产购买量扩大到850亿美元。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2013年12月。从2014年1月开始,美联储开始以每月100亿美元的速度削减资产购买规模,到10月末停止资产购买。

从实际情况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的确对抑制美国经济下滑、刺激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经济增长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衰退0.3%和2.8%,经过2010年的调整,从2011年开始逐步稳定并慢慢复苏,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长分别达到2.3%和2.2%。从美联储一直较为关注的失业率走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失业率一度达到10%,但是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实施,2011年第四季度失业率逐步下降至9%以下,一年之后下降至8%以下,2013年底则降至7%以下,2014年9月更是降至5.9%。尽管经济复苏可能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但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量化宽松结束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是美联储基于对美国经济的综合判断做出的决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由于还有加息时点的调节,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不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但依然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一些挑战。

第一,从美联储自身来看,经过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大。2008年年初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尚不足1万亿美元,但是到2014年10月底已经超过4.5万亿美元,短短几年增长超过3.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美联储资产负债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下一步如何替美联储“瘦身”以回归到正常水平,成为美联储自身面临的一个挑战。

第二,从金融市场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未来美联储选择何时加息成为市场新的关注焦点,在这一新的加息预期形成过程中,市场随时可能出现动荡。与此同时,伴随着加息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国际资本将会逐步回流美国,在推升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同时,也会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第三,从美国实体经济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未来加息预期将推动美元逐步走强,这会对美国出口贸易形成抑制,从而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

量化宽松结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令全球金融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际,欧央行和日本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却在步步升级。欧元区方面,9月,在分别下调三大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欧央行宣布启动资产支持证券计划,10月30日欧央行发布声明称,已经任命4家资产经理人帮助欧央行实施该计划,购买将从11月份开始。日本方面,10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进一步扩大货币政策宽松规模,包括基础货币年扩张规模从原来60万亿日元至70万亿日元扩大至80万亿日元,对于日本政府债券的购买规模则从每年50万亿日元扩大至每年80万亿日元。美、欧、日三大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现不同走向,将使全球金融市场环境复杂化。

新兴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巨大冲击:第一,国际资本流动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将更为剧烈。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欧日量化宽松政策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总体表现为回流美国、流出欧日,新兴市场流入流出并存的波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国内资产价格等也会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波动。第二,美元走强所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对倚重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带来负面冲击。第三,在不同货币政策走向背景下,美元与欧元这全球最主要的两大货币汇率波动加剧,这不但造成钉住这两大货币的外围经济体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同时也加剧了这些经济体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特别是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必要时可以实施汇率干预等调控手段,平抑金融市场波动。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熊爱宗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