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渑池县财政开展资金监管试点工作,构建制度约束、网络监控、公务卡结算、责任追究四项机制,着力打造资金监管新格局。一是构建制度约束机制,实现资金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资金
近年来,渑池县财政开展资金监管试点工作,构建制度约束、网络监控、公务卡结算、责任追究四项机制,着力打造资金监管新格局。
一是构建制度约束机制,实现资金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资金监管制度,研究制定了8大类24项制度规定,构筑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资金制度监管没有缺口、不留死角。在预算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有标准才编预算,经论证才进预算,有预算才有支出,有明细才能拨款,经听证才能追加,拨款要跟踪问效”的严格制度,有效解决了预算意识淡薄、预算编制粗放、预算执行和追加随意等问题。
二是构建网络监控机制,实现资金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采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手段,开发“渑池县财政性资金和公共资金监管系统”。目前,全县157家财政拨款单位已经全部纳入系统,并开始试运行。系统动态、详尽地展现了资金收、支、用、评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查询、分析和预警功能,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掌握异常情况,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管,增强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是构建公务卡结算机制,实现资金监管的精细化、透明化。探索建立特色鲜明、操作便捷的“公务卡”结算模式。对公务卡报销程序及结算目录进行细化,对差旅费等16项费用进行公务卡强制结算。截止目前,98%的行政事业单位同银行签订了“公务卡”协议,共办理公务卡3000余张,已办理公务卡业务500余笔支付300余万元。去年以来,全县“三公经费”累计支出4881万元,同比减少1692万元,下降23%,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
四是构建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资金监管的严密化、系统化。制定了《关于财政性资金和公共资金管理使用中违规违纪行为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16种应被追究的行为及相应的处理意见。同时,构建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监督检查机构,一旦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立即严肃追究和严厉查处,保证资金监管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像管财政资金一样管国有资产
- 深圳实现公务采购凭卡即时支付
- 山西侯马市为一级残疾人发放“两补”资金
- 整合建设资金5.3亿元石门再现如画风景
- 成都:创新驱动科技金融发展建立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
- “双十一”走好需监管保驾
- 安徽财政强化民生资金监督
- 种好“试验田”——湖南专员办开展会计跨境监管工作侧
- 国企高管薪酬不能简单降到和公务员一样
- 沈北旅游业迎来发展春天该区设立年度不低于1000万元的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