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增长一样平庸,缺乏亮点。英国《金融时报》抢先刊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研究成果称,全球贸易已经度过巅峰时期。据《金融时报》报道,这份将于12月份刊载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旗
近两年,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增长一样平庸,缺乏亮点。英国《金融时报》抢先刊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研究成果称,全球贸易已经度过巅峰时期。
据《金融时报》报道,这份将于12月份刊载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旗下刊物《金融与发展》上的研究报告表示,国际贸易这一推动全球化的发动机目前看来已经耗尽了前进所需的能量,全球经济很难再找回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那样火热的贸易增长时期。
过去两年,世界贸易比全球经济的扩张速度更为缓慢,这种现象在数十年来尚属首次。研究称,这一变化意味着以国际贸易高达两位数增长为特征之一的“超级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
研究试图回答近年来连经济学家都很困惑的问题:贸易增长速度的放慢是否意味着贸易全球化巅峰的过去。许多经济学家曾将贸易增长速度的放慢归咎于欧盟经济的萎靡不振,认为一旦欧洲经济恢复增长,那么全球贸易也会随之加速。此外,还有人认为,近年来贸易自由化实施速度的放慢使得这一增长速度开始放慢。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份即将发表的报告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制造商的重心已经从对外转向对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与2009年不同的是,2011年至2013年全球贸易大跌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性因素。由于过去支持贸易增长的因素一去不返,国际贸易不可能恢复快速增长,重回危机前的水平。
报告分析说,90年代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是全球供应链的演变。不过近年中国在这条供应链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在1993年时,中国进口部分约为出口部分的60%,但此后中国进口和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目前仅为35%。上述研究的带头人Aaditya Mattoo认为,中国曾是全球化的首要动力,但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中国就已启动了“内部全球化”。他说:“这不是危机后的现象,这种更大规模的结构性变化在此之前就已出现。2011年至2013年,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进口增长就已总体平缓。
Mattoo和他的作者们称,贸易增速放慢的结构性内涵可能对全球潜在增长速度放慢产生影响,从而也造成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现象。
长期以来,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不过近年这一现象不再。对于未来趋势,不同机构看法不同。汇丰通过对25个全球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贸易的最新调查得出的结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结论完全相反。汇丰认为,全球贸易正逐步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有望于2016年重回增长轨道,到2016年,全球跨境贸易增速将从2013年的仅2.5%回升至8%。
报告还称,中国内地将继续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出口额在全球主要贸易市场中的占比有望从2013年的18%攀升至29%。而短期来看,得益于欧美等市场稳定的需求增长,预计未来数月中国内地的出口增长将有所回升。内地居民收入的提高不仅将创造更多对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和大件商品的需求,对农产品等的需求也将稳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前,中国内地农产品进口额将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内地农产品的出口额亦将保持稳步增长。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全球最暴力50城市”出炉 暴力之都落选引争议
- 多国发布留学新政 中国赴美读研人数首现负增长
- 日本衰退引全球热议 经济下落砸伤"安倍经济学"
- 全球经济冷热不均症结何在?
- 经合组织预测中国研发支出将列世界首位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局有关业务培训项目中标结
- 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委员会党校(本级)吉林省委党校教学楼布
- 国际机构呼吁推进欧版量化宽松 全球经济存多重下行风
- 李克强:开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钻石十年"
- 世贸组织呼吁20国集团:取消贸易壁垒 推动贸易增长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