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促进我国疫苗产业发展亟待统筹设计

近期,安徽专员办在检查时发现,与国际疫苗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疫苗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促进疫苗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增长。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招标

近期,安徽专员办在检查时发现,与国际疫苗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疫苗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促进疫苗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增长。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招标分散、波动大,造成部分资源闲置。目前,我国计划免疫疫苗招标分省实施,各省采购标准不统一,对国家政策理解程度不一,导致产品招标重点不能完全集中于产品质量,甚至出现采购方恶意压价,个别企业恶性降价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同时,分省招标导致招投标成本高,在各省实际采购量与上报至卫生部的计划量方面,部分产品变动幅度大,导致生产企业不能按计划生产,生产供应面临短缺或过剩的情况。

其二,融资渠道不足,研究开发能力有限。疫苗产业不仅是高科技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因此,资金短缺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多数企业自有融资渠道较少,依靠技术、产品专利等无形资产抵押等间接融资的难度较大,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缺乏,产品开发的投入相对不足。同时,我国疫苗研究开发能力有限,相对应的国产化较低,对外依存度高,如HPV疫苗、肺炎结合疫苗、IPV等新型疫苗,在发达国家早已广泛使用,但在我国还没有同类产品上市。

其三,计划免疫范围有待扩大,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提升。2009年国家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以来,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显著地降低了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当前我国对于甲类和乙类传染病有了较稳定控制,但仍有诸多危害较大的感染性疾病未纳入,丙类传染病控制水平很低,也未将流感、HPV等列为预防的重点,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以流感疫苗为例,我国的接种率不到2%,而欧美发达国家接种率普遍达到了20%~30%。

其四,政府免疫规划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免疫规划的公平性和公益性。地方防疫部门大量非编制人员和日常经营的费用,部分市、县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包括乡、村级预防接种工作)的经费等大量在疫苗生产企业报销,既存在滋生腐败的可能,又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少地方未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国家疾控部门在二类疫苗的调拨过程中,参照医疗机构“以药养医”模式,过分依靠创收开展工作,免疫预防服务的公平性和服务的质量受到影响。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应引导建立定点定量生产相结合的国家储备制度。建立健全定点生产免疫规划疫苗制度,在国家定点生产厂家与疫苗需求之间建立常态联系和预警机制,确保疫苗质量和需求数量,避免无序扩大产能所造成的浪费。在现行的疫苗国家定点定量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国家储备制度,通过国家财政资金建立若干个国家级储备库,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疫苗生产储备和调用预案,确保发生重大疫情、生物安全事件时的应急疫苗供给。

建立完整的中央一级招标采购系统。通过中央一级的统一采购,统一标准,强化专业性和技术标准,保证采购优质可靠的疫苗。既节约采购成本,又有效地投入到疫苗使用的服务系统中。通过国家财政资金加大对企业的财政补贴,确保国产疫苗在国内疫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既有助于保护国家战略安全,也有助于保护民族人种安全。

加大新型疫苗科研中央财政补助,提高疫苗国产化水平。国家财政应加大新型疫苗科研的中央补助,引导疫苗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疫苗国产化比例和水平。在国家加大疫苗产业投资力度的同时,还应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发挥多层次、市场化的融资功能,寻找各种资金渠道。考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疫苗的研究与开发,并积扶持和鼓励发展行业所需的重要仪器、设备、试剂等支撑技术与装备的配套产业,扩大国产疫苗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国产疫苗的竞争能力。

继续扩大免疫规划范围,逐步形成全人群免疫程序。在现阶段免疫规划基础上,仍有诸多危害较大、已有疫苗的感染性疾病仍未纳入,而且这些疫苗的国产产能已经具备,如水痘减毒活疫苗和肺炎疫苗等。建议应尽快将这些疫苗和及其针对的疾病纳入免疫规划,加快传染病防控进程,更大范围地保护儿童免受传染病侵袭,同时要制定针对其他人群如青少年、育龄妇女、成年人、老年人和旅行者等特定人群的免疫接种程序。(来源:财政部驻安徽专员办)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