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伊朗官方伊通社24日报道,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决定,将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延至明年7月1日。这不是伊核全面协议第一次难产。根据去年11月各方达
新闻分析:
伊朗官方伊通社24日报道,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决定,将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延至明年7月1日。
这不是伊核全面协议第一次难产。根据去年11月各方达成的临时协议,应于今年7月2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但由于各方分歧严重,截止日期推迟至11月24日。
尽管延期让达成全面协议的希望不至于破灭,但截止日期一推再推,损耗着各国政府和民众的耐心。而且,目前谈判的较良好气氛有赖于奥巴马政府和鲁哈尼政府的政治意愿,如果拖至两国政府更迭,原先艰难建立的互信又要从零开始。
伊核协议一再跳票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主要当事国伊朗和美国存在历史心结,相互不信任。
在伊朗人看来,美国一系列针对伊朗的行为,如1953年参与推翻伊朗民选摩萨台政府,两伊战争中偏袒伊拉克,1988年击落伊朗民航客机,“9·11事件”后认定伊朗为“邪恶轴心国”,2006年开始启动对伊朗多轮制裁,可谓“罪行累累”。反过来,在美国人眼里,伊朗策动1979年美国大使馆劫持人质事件,近几年还支持叙利亚、黎巴嫩等地的什叶派武装,是破坏地区稳定的“罪魁祸首”。
由于互信程度低,美国为确保伊朗不发展核武器,不断对伊朗提出新的谈判条件,如要求拆除福尔多地下核设施、核查帕尔钦军事基地、给予国际原子能机构“特别核查”权力等,伊朗对此多有怨言。就在此轮谈判之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其官方网站回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致信时说,伊朗人不相信美国,“美国人在天鹅绒手套里藏着铁拳”。伊朗一位观察人士说,伊核协议的重要性不在于限制离心机的数量,而是象征着伊美35年历史仇怨的终结。
其次是谈判本身的复杂。
伊核问题谈判参与方包括伊朗及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欧盟等八方。谈判成员众多增加了协调立场的时间和难度。
伊核谈判内容繁杂,涉及大量专业和技术问题,需要进行仔细、复杂的讨论。在铀浓缩离心机数量、对伊制裁解除时间上,伊朗与西方各国分歧严重,短时间内难以弥合。在一些涉及到伊朗国防安全问题上,如帕尔钦军事基地核查及弹道导弹问题,触动到伊朗人对主权的敏感神经,难有后退余地。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伊朗的合作与核谈判同时进行。尽管两者结果并不直接挂钩,但无疑会相互影响。根据伊朗今年5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的方案,伊朗应于8月25日前采取五项措施向该机构提升透明度,但该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本月20日说,伊朗仍未向该机构提供其中两项即高爆试验和中子输运研究的信息。双方合作的波折,给核谈判增添了变数。
再次,各国的立场都受到国内外政治环境的掣肘。伊朗内部强硬派对核谈判及改善对美关系一直不以为然。本月23日,部分强硬派人士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一处核设施外游行,反对核谈判。美国政坛内部也不乏对核谈判的反对声,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威胁将阻扰任何其认为的“软弱的协议”。此外,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也对核谈判持怀疑态度,认为美国在“与虎谋皮”。这些内外因素让谈判者难以采取灵活立场,最终使得谈判久拖不决。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美国初裁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 英媒:全球最幸福国家排行榜中国排60美国排105
- 页岩革命影响突显 美国进口OPEC原油跌至30年低点
- 美国启用机器人抗击埃博拉 已投入数百家医院
- 美国:涉农大数据处理有章可循
- 欧盟拟2015年底结束欧日自贸谈判
- 伊朗称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的命运不容商议
- 全球超级富豪超21万 总资产为美国经济总量2倍
- 广东省惠东县黄排河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采购项目
- 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社会事务管理局2014年农村特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