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指即创出近3年来的新高,引来投资者的欢呼雀跃。A股走牛,是各方的期待。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多年不见的上涨行情,三季度更是创下全球季度涨幅第一。沪港通利好刚刚
央行降息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指即创出近3年来的新高,引来投资者的欢呼雀跃。
A股走牛,是各方的期待。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多年不见的上涨行情,三季度更是创下全球季度涨幅第一。沪港通利好刚刚兑现,降息又给市场带来了宽松预期,股指上涨自在情理之中。
然而,也有两种可能的风险:一是面对突发利好,过分乐观,容易出现投资的“羊群效应”,盲目追高杀跌、高频率换股等等;二是市场在短期冲高之后不可避免会有所回落。纵观多次利好发布后的市场表现,高开低走的情况并不鲜见。
其实,降息对股市是利好,但能否真正把握住利好的机会则更为重要。首先,应该客观理性地解读央行的降息措施,而不是一厢情愿地猜测,比如降息是为了救助房地产市场、助推牛市之类,等等。
实际上,央行对此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即“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
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3%,创下5年来的新低。而就在降息的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提出了有针对性地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十条措施。应该说,此次央行降息也是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是从稳增长角度做出的决定,绝不仅仅是从一个行业、一个局部做出的决定。
其次,把握降息的利好机会,还应该认识到目前结构性牛市的行情特点,这是最值得投资者考量的地方。
简单的道理是,上证指数的攀升并不意味着所有股票的上涨,毕竟上证指数只代表了千余只股票,而创业板与中小板的不少股票,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走出了结构性行情,尤其是那些业绩难以支撑市值的小盘股,现在普遍存在高估值风险。
笔者认为,随着新三板与创业板打通,IPO注册制的逐步推行,大量中小盘股票估值回归是大概率事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者应该多一份冷静与理性,从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待和把握降息利好和降息预期。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更高和更深的层次理解当下股市的结构性行情,而不是听到“降息”二字便冲动性投资,或仍然抱着屡试不爽的“炒小”思路,将自己全然暴露在风险之下。
摘自《经济日报》,作者江帆,11月26日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尼日利亚央行加息应对货币贬值压力
- 日本央行再喊口号:QQE直到实现通胀目标
- 央行降息引发市场联动 我的“钱途”如何做主?
- 欧洲央行行长表示将于必要时扩大宽松规模
- 降息来了,百姓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 欧洲央行拟购主权债券推欧版QE
- 银行间资金面整体趋稳 央行平衡操作短期仍将延续
- 俄罗斯央行称卢布升值潜力大
- 俄罗斯央行不再“无限”干预卢布汇率
- 国家电网683亿建三条特高压线 专家称市场已消化利好
- 一路一带推进利好基建交运等 APEC或有政策先机
- 日元汇率再刷7年新低 日央行暗示不排除加码宽松
- 欧洲央行启动欧元区单一监管机制
- 日本央行意外放水 全球货币战一触即发
- 日本央行加大QE规模至80万亿日元
- 俄央行大幅加息以缓解经济压力
- 央行副行长提示金融风险:地方偿债高峰期到来
- 欧洲央行“全面审查”助银行业测试过关
- 沪港通或为企业赴港上市带来利好
-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互联网金融将进入大资管时代
- 25家欧元区银行未通过欧洲央行压力测试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局桥梁隧道一般及结构性检
- 英国央行决策层多数反对加息
- 2014年1-9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 央行酝酿农地抵押试点整体方案中农办主任陈锡文称,改革
- QE头炮“哑火”欧央行或再出招 欧元区经济深陷泥潭
- 多地小贷接入央行征信 小贷公司仍存顾虑
- 央行马骏:中国无需大规模经济刺激
- 中俄央行签署150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
- 葡萄牙央行再次下调今年经济预期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