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跳槽记又到了一年的年末,职场传统的“跳槽季”即将到来,许多职场人士也开始蠢蠢欲动。在全球职业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的最新报告中,跳槽已经成为了中国职场人士的“新常态”,中国职场人士平均在
年终跳槽记
又到了一年的年末,职场传统的“跳槽季”即将到来,许多职场人士也开始蠢蠢欲动。在全球职业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的最新报告中,跳槽已经成为了中国职场人士的“新常态”,中国职场人士平均在职时间为34个月,甚至比“向往自由”的美国人几乎短了两年。
那么,在2014年—2015年的交接之季,职场人士的“跳槽”又会呈现怎样的新特征呢?2015年又有哪些岗位是吸引职场精英们的“涨薪高地”?同时,面对员工们蠢蠢欲动的心,企业又有哪些措施留住重要人才呢?
中国跳槽率超美国
29岁的林盈是上海一家日资企业的品牌推广部职员,尽管入职仅两年,但林盈已经对现状感到不满。
“进入公司之前我已经在这一领域有了四年的经验,我原本以为通过在新公司一年的积极表现就可以获得升职,但时间过了两年,我发现升职的机会却越来越渺茫。没有升职就难以加薪,所以我决定尽快寻找新雇主。”作为“行动派”的林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早在两三个月前她就已经萌生去意,于是便在几家著名的招聘网站投掷了简历,接而陆陆续续地参加过三四次面试,但结果不是这里差了点就是那里对不上路。
对此,林盈也有些“纠结”,“我有些完美主义,虽然这已经不是我的第一次跳槽,但我明白这样的转变异常重要,走错一步棋可能会对整个职业生涯都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我时刻牢记大学师姐的话——‘不要做让你犹豫的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盈只能继续“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边力不从心地完成着每天的工作,一边刷着招聘网站,偷偷去茶水间接猎头的电话。
“现在正是跳槽旺季,希望这段时间我能够交到好运吧。”林盈长叹一口气,双手握拳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笑着对记者说。
事实上,林盈已经算职场跳槽大军中的“保守党”了,如今更多的中国职场人士已经将跳槽视为常态,频率甚至赶超了美国。
根据领英日前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平均在职时间为34个月,相比美国的56个月,几乎短了两年;中国职场人士的在职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比美国短半年之多。
报告还显示,中国职场人士在职安心工作不到1.5年就已开始做跳槽准备,相比之下,大部分美国职场人士在一家公司能够工作2.5年。
当然,从事不同职业人的跳槽频率也是不同的。在中国,商业服务(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金融保险、互联网是在职时间平均最短、跳槽频次最高、员工流动性最大的三个行业。
其中,全球流动性都很强的互联网行业,中国职场人士的跳槽频率也能甩美国一年多——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在职时间为31个月,美国为45个月。
而即便是中美两国在职时间都最长的工业生产制造行业,中国的平均在职时间也仅为39个月,几乎相当于美国71个月平均在职时间的一半。
人才需求持续高涨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的职场白领们如此“不安于室”呢?
业内人士分析称,正如林盈那样的人才需求持续高涨,是造成国内跳槽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在领英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使得人才需求持续高涨。更重要的是,快节奏的宏观大环境下,很少有企业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培养内部人才体系,企业习惯通过提供更高的职位和薪水来吸引外部人才。这使得中国职场人士往往不够耐心,频繁跳槽换工作。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求职过程中,人才与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就职往往是在不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也为之后的快速跳槽埋下了伏笔。
对此,林盈也向记者抱怨道,在面试目前工作的时候,HR在讲述公司晋升空间时非常吸引她,让她很想当然地认为拼个一年半载就可以获得晋升。“如果和我上一份工作的职位没什么区别,我为什么还要跳槽呢?”
有意思的是,许多职场人士在选择跳槽时,都如林盈那样看中发展空间而不重视工作强度,认为只要能够获得谨慎,工作强度的增加是理所当然的。
“发展空间、工作内容、学习知识、工作氛围和薪酬福利则是最受重视的指标,其中发展空间排在了第一位。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变化节奏太快,职场人士面临不断的能力更新和成长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培养人才的体系,人才的内部成长往往面临瓶颈,此时就需要通过跳槽来实现。”领英分析人士指出,“而另一方面,工作强度是最不被重视的指标,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工作那么累,每年却有大批的人才蜂拥而入。此外,企业国际化、企业品牌知名度、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职位职级也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那么,2015年,又有哪些行业将成为精英们追求的高薪领地呢?
韬睿惠悦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薪酬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预期薪酬平均增幅最大的行业依次是:汽车金融(10.2%)、互联网(9.9%)、高科技(9.1%)、资产管理(9%)、消费品及零售(8.7%)、医药/半导体(8.5%)、房地产/外资银行(8.2%)、外包服务(8%)、保险(7.9%)、基金(7.6%)、证券(7.5%)。
但同时,韬睿惠悦也指出,由于GDP预测下降,2015年中国地区预期整体薪酬平均增幅微降0.4个百分点,为8.4%。并且,除医药和消费品外,大部分行业对2015年的薪酬增幅预期均有微降。
跳槽真能加薪吗
岁末年初,中国职场人士忙着筹划跳槽,那么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呢?
从目前来看,美国就业市场的复苏状况好于预期,而众多专家也认为这种趋势将延续到2015年。此前公布的11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为32.1万人,大幅好于预期的23万人,创2012年1月以来新高;失业率5.8%,平均时薪环比增长则创下了去年6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然而,有观点指出,美国失业率的不断下行是因为劳动就业率的不断下滑,也就是由于部分适龄劳动力放弃找工作、未加入劳动大军而造成的。有统计显示,美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却依然不断上涨,现在这个数字已扩大到中年人的两倍。在今年9月,20到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11.4%,同比8月份增长1%,也是在这一时期,惟一就业率恶化的年龄段。
对此现象,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的一个最新调查显示,年轻人的失业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只是年轻人可能比他们的上一辈更喜欢跳槽。
调查还列出了一组数据:年轻的雇员(20-24岁左右)在一年内的跳槽率是老雇员(45-54岁)的3倍。他们对工作期望的考量完全不同,前者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后者是年轻的时候已经跳过多次,现在已经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更倾向于长期坚持而不离开。
“年轻人不一定知道什么合适他们,所以在早期最好多做尝试。”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劳动学教授Henry Siu说,“年纪较大的雇员不太可能切换工作,因为不想出现‘万一’的情况。”
美国年轻人乐于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便是可以通过跳槽给自己加薪。
近日,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文章称,在同一单位工作超过两年的雇员,其一辈子的总收入,比频繁跳槽者的工资可能要少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跳槽者的职位往往会比留在原单位的老同事更高。
2014年,美国人的收入平均增幅为3%(通货膨胀率为2.1%)。因此美国人的工资增幅只有1%左右。可是今年的跳槽成功者,其工资增幅将为10%—20%。
美国企业的老员工薪酬增幅低的原因是,很多机构对员工采取“冻结薪金”甚至减少工资的办法来应对危机。加之一些老员工起薪较低,而工资增加都是按百分比调整,因此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越长,其得到的工资总数反而会越低。
不过,找新工作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一旦跳槽失败,恐怕就要赔上老本儿了。
一项由美国和加拿大共同发起、人力资源公司罗致恒富(Robert Half)主要负责的调查发现,频繁调换工作会对职业生涯造成害处,在10年中换了至少5份工作的员工,不仅不会很容易地找到工作,反而更容易遭到雇主的拒绝。
罗致恒富公司召集了200名老板,考察了频繁的工作变动是否会影响他们对员工的看法。有36%的高层管理人员表示他们非常不看好频繁跳槽的人,还有53%的老板表示他们不太看好频繁跳槽的员工,只有11%的受访者表示不介意员工跳槽的次数。
罗致恒富公司的负责人菲尔·谢里丹认为,就业市场近几年来出现了反弹,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只存在短期的意愿,那员工很难在一个公司获得长足的发展。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老板更青睐对公司、对上司忠诚度高的员工。因此,跳槽次数过多的员工并不被老板所看好。尽管在一个公司的最优工作时间无法确定,但要想得到职位的提升和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
助学留人才
为了在岁末年终留住自己的得力干将,不少企业选择了推迟发年终奖的方式,然而对于跳槽者来说,这并不是阻拦他们离去的理由。
在国内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市场部任职的吴敏杰便在12月初向单位递交了辞呈,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他在接到国内一家著名互联网巨头的邀请后便毅然跳槽,“尽管公司的年终奖不薄,但要等到明年春节前夕,我不可能为了一份年终奖而放弃梦寐以求的新职位。”
那么,迟发年终奖的手段不奏效,企业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挽留重要人才的呢?领英分析人士的建议是,企业应在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基础上,突出发展空间、学习机会等重要维度,吸引人才。
塞雷内·纳赫(Serene Nah)的经历或许可以给国内企业家们做一个很好的参谋。
这位女强人曾担任通用电气金融(GE Capital)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在这家过去十年一直为之效力的集团里拥有光明的前景。当初,她在新加坡南洋商学院(Nanyang Business School)获得商业管理学士学位,随后进入通用电气金融工作。但如今,她希望加快自己的职业发展,学习金融以外的新技能。
“我开始参与并购业务和大型战略性项目。我渴望找一个EMBA项目,从而让我接触到商业和法律等方面的更多知识。此外,我还想借此认识一些人,向我提供在中国的现实经验和人脉。”
攻读EMBA需要6位数的学费和旅行费用,还得在闲暇时间上课,这是一笔代价高昂的投资。纳赫攻读EMBA获得了雇主的完全支持。
纳赫选择的是凯洛格—香港科大(Kellogg-HKUST)的EMBA课程,这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凯洛格管理学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与香港科技大学(HKUST)合办的项目,该项目具有良好声誉以及活跃的校友人脉,并且主要面向中国市场。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负责EMBA项目的副院长佩吉·毕晓普·莱恩(Peggy Bishop Lane)表示,如今,雇主和雇员对补贴的看法全都发生了改变。公司资助攻读EMBA的人数少了,因为长期效力一家公司的现象没有以往普遍了。但她同时指出,学员的想法却与公司相反,不少学员认为,“如果他们没有得到财务资助的话,毕业后对公司的影响反而会更多一点儿。”
斯科特·巴洛赫(Scott Balloch)是英国电信(BT)的一名客户经理。当巴洛赫考虑去美国攻读一个全日制MBA学位时,公司提出资助他在英国攻读一个EMBA项目,从而让他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于是,巴洛赫便选择了英国著名的华威商学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EMBA项目。英国电信的这一招成功让它的得力干将留了下来。
而当巴洛赫在2012年毕业后,他虽然也想过跳槽,但英国电信提供的机遇打动了他,巴洛赫还是留了下来,如今他担任该公司的能源与环境策略主管。
毕晓普·莱恩强调,过去20年里,公司对雇员攻读EMBA的资助有所下降,然而,即便不资助学费的雇主也会允许员工在攻读非全日制课程时灵活工作,这也是一种留住员工的做法。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王毅: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基本成形
- 财政部内控工作全面启动——访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办
- 财政部部署开展税收等优惠政策专项清理工作
- 国际货币互换由美国发明 被中国发扬光大
- 陕西岐山县强化“五种意识”推进财政监督工作
- 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况的报告
- 遂溪财政“四个着力”促进投资评审工作
- 馆陶县:五项措施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工作
- 全球互联网治理格局生变 中国亮出大国姿态
- 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高达5%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公司民康路
- 中国财经报下列人员拟申领新版记者证
- 美国145亿退税款进了谁的口袋
- 尼加拉瓜大运河开工 中国拥100年运营权
- 前11个月中国国企利润增4.5% 负债超66万亿元
- 美国巨额债务影响不可低估
- 分析称奥巴马无清晰海外政策 致美国失国际威慑力
-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探讨加强联通合作
- 美国发布全球旅游警示 提醒民众小心恐怖袭击
- 加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的建议
- 象棋理论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运用
- “新常态是我们财政工作的关键词”——安徽省财政厅厅
- 外汇局:卢布暴跌尚未对中国产生明显影响
- 终止半世纪敌对 美国与古巴关系将发生五大变化
- 冷脸相对半世纪 美国古巴突言和
- 专家呼吁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每年可延长半岁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