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安徽:做实“盾”用活“矛”

今年,在财政收入增幅趋缓、收支矛盾突出的“新常态”下,安徽省级财政却做到了全年基本没有追加预算,初步实现了“预算一年、一年预算”的管理目标。安徽财政今年重点推进了六大改革,这只是“早期收获”之一。“新

今年,在财政收入增幅趋缓、收支矛盾突出的“新常态”下,安徽省级财政却做到了全年基本没有追加预算,初步实现了“预算一年、一年预算”的管理目标。

安徽财政今年重点推进了六大改革,这只是“早期收获”之一。

“新常态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实实在在的挑战与机遇。对于财政来说,既要过紧日子、精细管理,更要锐意改革适应新常态。”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表示。

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和资金均压缩1/3以上

据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朱艾勇介绍,2013年,安徽省财政取消了竞争性领域的96个财政专项,整合50亿元用途相近、零星分散的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并下放市县项目近7.7亿元。今年,省里出台《关于清理整合规范项目支出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决策退出机制,确保2015年省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和资金双双压缩1/3以上。

压缩、取消专项对于用钱部门来说可谓“割肉”,对财政部门来说则是“啃硬骨头”,阻力较大。为此,安徽财政厅明确了三项原则:

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场。对分配零星分散、资金效益低下、管理效率不高的,以及不属于政府事权的专项转移支付原则上予以取消,交由市场主导;对使用方向类同、支持对象相近的进行整合并予以压减;对确需直接分配到具体项目的,原则上进行竞争性分配,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是理顺专项与一般。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要求,理顺管理渠道。同时,在保障省市县财力均衡的前提下,通过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压减专项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压实资金管理责任,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三是统筹省级和市县。对事权较为清晰,属于政府支出范围但明显不属于省级支出范围、不适合在省级管理但市县又需补助的专项转移支付,改列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照因素法分配到县,增强市县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力度,调动市县积极性。

根据这些原则,安徽省财政厅先后出台了有关预算编制标准的一系列文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方案,将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工作与2015年部门预算编制、绩效管理、公开评审、涉企信息系统建设等其他重点工作共同推进。

市级层面整合专项资金也是如火如荼。如六安市逐项梳理市级预算安排的项目,将列入2014年预算的2321个项目在2015年预算编制中整合为701项。

锁定“三个领域”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为激活沉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安徽掀起了新一轮盘活存量资金的改革。

据介绍,安徽省级财政2013年底以来,累计收回各类结转结余资金20亿元,2013年底审计署专项审计报告显示,安徽省级存量资金规模在全国是较低的省份之一。

2014年,省财政厅重点锁定国库现金、财政专户和社保基金专户“三个领域”,采取“一通一疏”方法,消化存量,规范管理;通过“一堵一活”方式,用好增量,优化存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通”是通畅存量消化管道。对本级财政预算年终项目结余,原则上当年全部收回预算;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政府采购项目,未按规定时间申报并执行政府采购计划,以及采购项目完成后结余资金,当年全部收回省级预算。

“疏”是疏解存量调整方向。按照取消、保留、改列一般、归并整合等方式,积极加强专项转移支付管理。

“堵”是严堵增量来路。省级财政实行全年基本不追加预算。同时,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对执行进度较低、存量资金较大的部门或地区,适当压减下一年预算、转移支付和资金调度额度。

“活”是激活增量效益。2014年,省财政启动了四期国库现金运作,开展了财政专户资金存储考评和竞争性定存等改革,截至目前,累计分配存款198亿元,全部到期新增收益近5亿元。

此外,通过全面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今年省级已完成资产出租和处置收入3.85亿元,比去年增长三成多。

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改革动作大

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是安徽财政锐意改革的鲜明亮点,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倒逼转型”的重要举措。

2012年,由于收入增速下滑,安徽本级财力大幅减少,可支配财力明显下降。遵照安徽省政府的指示,省财政决定,省本级上半年不追加预算。这一年,安徽省级预算追加金额比上年下降了60.5%。

2013年,安徽省出台规定,除了救灾等紧急事项外,全年一般不追加预算。全年省级预算追加金额又比2012年下降63%。今年则实现了全年基本没有追加预算。

对财政部门来说,不追加预算,意味着要进一步做好做实年初预算。为此,安徽财政厅做出了一系列改革:

“开门办预算”,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组成专家组,进行独立“会审”,让预算进一步公开透明,对预算编制过程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同时,扩大公开评审范围,由2013年的15个部门16个项目,扩大到今年的25个部门32个项目。据统计,今年参加公开评审的项目中,有10%的项目被否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某部门申报的项目拟列入公开评审后,因为感觉项目说服力、竞争力不强,经不起专家的集体评议,达不到绩效管理的最新要求,主动放弃已上报的项目。

安徽编制预算的时间也大大提前了。以往都是年中才开始,今年在完成2014年省级部门预算批复后,3月份就开始启动2015年省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5月份召开省级部门预算编制布置会,6月底市县全部启动预算编制工作,全省预算编制工作实现一体化推进。

“由于预算草案编得比较全、比较实、比较准、比较细,在省政府常务会通过得很顺利。”罗建国说。

其他方面的财政改革和管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罗建国介绍,安徽今年强化了财政供养人员及“三公”经费管理改革。对全省近4万个行政事业单位数据分级分类逐一比对,继续设立节编奖,认真落实“只减不增”要求。目前,安徽财政供给系数为34∶1,属于全国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最好的省份之一。严控“三公”经费,成为提前完成财政部要求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任务的六个省份之一。1-11月份,全省“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4.3%。

在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方面,2014年,安徽省省级115家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16个市和105个县(区),全面公开了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首次实现全覆盖,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

“只办事,不养人”,安徽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2014年,安徽省财政厅公布了5大类购买服务目录,涵盖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等45项具体内容,明确养老、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区、残疾人服务、农业等为年度购买服务重点领域。

此外,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将380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纳入名录管理,试点编制全省2014年政府性债务收入计划,研究制定省对市县政府性债务管理考核办法。目前,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债务风险可控。

罗建国表示,下一步,安徽财政还将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突出改革重点、务实改革举措、注重改革协同,既要坚守职责,做实“盾”,注重按照制度理财管事;又要用活“矛”,强化责任担当,知难而上,以改革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以改革激发活力、释放红利。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李忠峰 通讯员 代云霄 夏波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 精华数据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